笔趣阁

搜读>暴戾太子的小娘子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长大后嘉文帝才渐渐意识到,安国公府将两位小姐送进宫里,便是想培养她们与大皇子的感情,将来顺理成章成为皇后。

果然不久之后,先皇病重,立大皇子为太子,不到一年便驾鹤西去,太子登基,是为少帝。当时的皇后与郑贤妃并列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若按正常展,在郑太后的主持下,日后安国公府二小姐早晚会进宫,成为少帝的后妃——大概率是皇后。

但偏偏还有一个军功累累的宗亲,从辅政王到摄政王,一点一点架空了两宫太后手中的权力、除掉其他辅政大臣。摄政王亦有自己想要立为皇后的人选,少帝和郑太后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才有了安国公府二小姐三个亡故的未婚夫来造势。

然而未等少帝立后,摄政王便将其废去,两宫太后也不明不白“病故”

,嘉文帝被扶上台做了摄政王的新傀儡。

却说嘉文帝,他在生母死后,被湘嫔收养之前,也被宫人“疏忽”

地照顾过一段时间,自小便会看人眼色。他因早早的就知道了情爱之事,便一直很用心地讨好郑太后和少帝,后来摄政王执政,他又跑去用心讨好摄政王,就是希望将来能求他们将安国公府大小姐指婚给他做王妃。

——以他当时的身份,一个不出众的皇子,还真未必能娶到炙手可热的郑太后母家安国公府的大小姐。

结果因为他一直讨好摄政王,显得比较听话,倒让摄政王选了他做新皇帝。

嘉文帝也曾想过,若是后来顺顺利利让安国公府的大小姐做了他的皇后,说不定他是甘愿一辈子给王叔做傀儡的。毕竟从小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做皇帝,对此并没有期望和野心。

可那时候因郑太后忽然“病故”

,安国公府已和摄政王结了仇,加上摄政王属意王妃的侄女做皇后,嘉文帝便因为婚事屡次和摄政王生冲突。最后虽在安国公府和朝臣的支持下遂了嘉文帝的心愿,但摄政王妃的侄女也以淑妃之位进了宫。

那几年嘉文帝过得极为痛苦,也曾数次后悔,不该让心爱的人陪他一起受这份委屈。淑妃仗着摄政王的势力嚣张跋扈,屡次僭越皇后,连他这个皇帝也不十分放在眼里,不顺心便给他脸色看。而嘉文帝连去何处就寝,也要受淑妃管控,少去她那里几次,便要跟摄政王告状。到了后来,摄政王妃甚至派了嬷嬷跟在嘉文帝身边,到了夜间便将他领去淑妃宫里。

在这样的压力下嘉文帝忽然意识到,他和摄政王的关系既然因封后一事破裂了,那么他的结果很可能如他的兄长少帝一般。等淑妃生下孩子,自己就会被废掉——不,恐怕他、皇后、刚刚出生的李洵会直接“病故”

,淑妃的儿子才好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

所以淑妃明明也并不喜欢他,却不允许他少去宫里一次。

他这才开始连手以安国公府和另一位太后母后皇太后娘家为的朝臣,致力于扳倒摄政王。这其中腥风血雨自不必说,期间皇后、三皇子皆死于淑妃毒手,但最后还是嘉文帝险胜,伏杀摄政王于宫中,又雷霆手段将其党羽一一铲除。

嘉文帝自己经过这一遭,也对后宫争斗、皇权不稳、皇位更迭产生了很大的阴影。不是为已经站稳脚跟的自己,而是为了皇后唯一留下的孩子李洵。因此决定在李洵成人、掌握朝政之前,都不入后宫,不许新的皇子降生,哪怕有一点点外力可以威胁到李洵的地位。

他本想在后宫找一性情纯善忠直的宫妃立为贵妃,抚养李洵,但安国公在这时候找上了门。

只因安国公府的二小姐之前为了少帝而造势,死了三任未婚夫,命格贵不可言已传得京城皆知。导致别人也不敢娶,生怕命格不够贵,真被她克死了。因此至今还在家中未嫁,只能请嘉文帝纳她入宫。

原本民间也有正室死了,将其妹娶进府中做续弦的例子。

嘉文帝思考再三,答应了安国公的请求。一部分是为了李洵,亲姨母自然要比别的无血缘的宫妃更可靠。便是他自己,当年虽湘嫔十分疼爱他,但初初到湘嫔宫中,也着实忐忑了很久。嘉文帝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更舒心一些。

二来他扳倒摄政王借了安国公府大力,这也是先皇后的父亲,并不好意思为这点小事而拒绝。这宫里养老的妃嫔,又岂差那么一个?

只是嘉文帝告知安国公,他不会临幸二小姐,只要二小姐安心抚养李洵长大,自己会留下遗旨晋其为皇后,让她顺利成为太后,而不是如他的养母一般只能做太妃。

他让安国公回去亲问二小姐,若是愿意,自可许她那“贵不可言”

的命格,但其他的,他给不了,也不希望二小姐生出别的肖想。

几日后,安国公便进宫回禀,二小姐答应了。

之后二小姐进宫被册为贵妃抚养李洵,倒也两厢相安无事。然而进宫第三年中秋夜,嘉文帝在宴上喝多了酒,去栖凤宫附近的水榭吹风,刚念完小轩窗正梳妆,月色朦胧酒意醉人,恍惚间先皇后竟入梦而来,唤了他的乳名。

醒来,却是贵妃在侧。

她们是亲姐妹,自是有几分相似的。

嘉文帝勃然大怒,然而贵妃却一口咬定是场误会,她在水榭附近望月,嘉文帝喝多了酒将她误认为是先皇后强行临幸,她也惊恐得很。嘉文帝因醉酒记不清细节,加上安国公这个岳丈上书请罪,也只能憋下这口闷气,只是将身边所有宫人全部换掉,还杖毙了当日守在水榭外的太监。

谁知贵妃一次便有了身孕,所幸生下的是个公主。但他依然将贵妃迁去了最偏僻的宫殿,杜绝一切偶遇的机会。也幸好那夜或许真是个意外,之后贵妃连毓庆宫都不大出,只老实守着李洵和女儿。

后来李洵加冠入朝,嘉文帝才在民间遴选了一些出身低的美人入宫,后宫渐渐降生了两位皇子一位公主。而贵妃所生的那个公主,也不知是不是那晚他饮了酒的缘故,智力远低于同龄的孩童。待五皇子出生之后,贵妃便在他寝殿外跪求了一夜。

她求嘉文帝看在多年照顾李洵的功劳上,能再赐给她一个健康的女儿。李洵已经长大了,地位稳固,如今嘉文帝已不介意后宫出生新的孩子了,若别的妃嫔能生,为何偏偏她不能。便只看在大公主痴傻的份上,看在幼时一起长大的份上,可怜可怜她。

或许是人老了,意志不再那么坚定。看着痴傻的大公主和贵妃与先皇后相似的面庞,嘉文帝动了几分恻隐之心,这才有了六皇子。

生出来是个皇子,嘉文帝又有些后悔了。

若是心软,不妨再软些。心硬,就该硬到底。如现在这般,竟是怎样都不顺心意,后悔晚矣。

人老了,也越多疑。嘉文帝这会儿看着段公公离开的方向,便会想他真是为了知晓太子在毓庆宫做了什么,还是被谁授意?

好在这两年他也没再见过贵妃,而贵妃似乎得到了个健康的孩子就真的满足安分了。

希望是他想多了……

而另一头,李洵在东宫地牢,看着华项明和他的手下拷问几个经手燕窝的御厨。

那几个御厨惊惧不已,不用动刑便什么都招了。

“殿下,这几人说,前几日晚上给您送燕窝时,并不是他们当值。但次日一早便听说给您送了这肥鸭炖的燕窝,当晚轮值的御厨得了赏。御膳房众人便以为您喜欢这个口味,而属下又将那晚轮值的御厨找来询问,却说并没有得赏钱一事。再问他们是谁传的得了赏,又都说不知道,是隔着窗子听见的。”

华项明将口供呈上。

李洵扫了一眼,这口供看起来只是个误会,但是:“没有说得了赏钱,但也没有说孤不喜欢那肥鸭燕窝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