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就是拖延时间,让人无法辨别其身份。
为何这样熟悉作案手法,因为她前不久刚刚做过类似的事啊。
白妗想通了关联,却并不与姜与倦分享她的结论。
因为她相信他很快也能判断出来。
对待毓明这样的男子,无需与之争辉,锦上添花,才是最妙。
果不其然,姜与倦道,“幕后之人,没有取走他的钱囊,可以判断是仇杀。”
他沉吟着,严肃的眉眼尤其动人,
“一个异国商人,初到盛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什么人,更何况结下死仇……”
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想到那绿衣的小倌,难道是因为赖噶若要将他换人的言语,怀恨在心,所以施此毒计?
或是在与赖噶若相处的过程中结下仇怨,伺机报复?
虽然只对视了一瞬就互相别开,但他知道,她与他想到了一处。
姜与倦一怔,倒是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来。
白妗却觉得棋逢对手。
向来自负思路敏捷的她,也不得不承认毓明的聪慧,不屈人下。
姜与倦只稍稍吩咐,京兆府尹便十分上道地大手一挥,带领下属去抓捕嫌犯。
白妗向他一笑:“殿下英明。”
某楼,赖噶若的姘头正收拾包袱准备跑路。京兆府尹带人闯入,他抵死不认与爆炸案有关,从他房里也没有找到任何犯案证据。
经过手下提醒,府尹带人冲到后院,从一口井里打捞出一身衣服,上边还有未散去的□□味。
见无路可逃,此人遂对罪行供认不讳,原来他与一相好的赌徒合谋,对赖噶若下手,想借意外爆炸谋财害命。
不过两个时辰,这桩案子便大白于天下,连杜广都不由得侧目。
白妗却始终在纠结一个疑点。
钱囊碎片都能留下,可为什么……
现场没有任何金银?
难道贼人特意将钱财倒走,却把同样价值不菲的钱囊留下。莫不是脑子有坑,露出那么大破绽,还是他觉得,大火足以烧毁一切?
说不出的矛盾。
要么就是,这钱囊里面根本没有钱财。
可赖噶若作为一个商人,之前还大张旗鼓地吹嘘自己腰缠万贯。
难道是,故意引人注意?
以及最最关键的一点,
赖噶若身死,他的随从呢?
作者有话要说: 爆炸描写参考自天启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