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皇帝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曹坤,眼中满含期许之意。
曹坤站在朝堂之下,心中暗自将秦奋咒骂了一通。
然而表面上,他却依旧保持着一副恭顺之态,毕恭毕敬地向皇帝回话道:“陛下容禀,关于此次扩军一事,其中最大的阻碍便是所需军费数额庞大。”
“如今我朝初建,百废待兴,实在难以拿出如此巨额资金用于扩军。”
“若陛下命微臣率领军队上阵杀敌、冲锋陷阵,微臣定当义无反顾,眉头都不皱一下!”
“只是这筹措钱款之事,微臣着实缺乏相关经验,实难胜任啊。”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听完曹坤这番话语之后,当下便明白了过来。
原来扩军这件事本身并无太大问题,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朝廷囊中羞涩,无钱可用啊。
对于此事,皇帝亦能够理解曹坤的难处,故而当场也就不好再对其加以责备了。
毕竟,朝廷财政状况如何,皇帝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底数的。
只是一想到这没钱的窘况,皇帝不禁感到一阵无奈和头疼。
要知道,当初自己可是仅带着一枚玉玺匆忙逃至沪城,而这新建不久的朝廷根基尚浅,财源匮乏,想要解决这资金短缺的难题,谈何容易!
然而,就在此时,皇帝的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疑问,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一般清晰而突兀,那就是:皇太后那边究竟从何处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用于扩军的呢?
要知道,他此前身在帝都之时,对于帝都户部所拥有的钱财数额多少还是心中有数的。
虽然户部确实存有一定数量的钱款,但那些数目相较于皇太后此次扩军所需的费用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绝无可能支撑起她将军队规模扩大整整一倍之巨!
当这个念头一旦浮现出来之后,便如同野草般在皇帝的心头疯狂蔓延生长,再也无法遏制。
于是乎,皇帝不禁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秦奋,神色凝重地开口问道:“秦爱卿啊,朕还记得咱们尚在帝都那会儿,你曾向朕提及过,说是当时朝廷的户部之中已然所剩无几、捉襟见肘,几乎没有多余的款项留存了。”
“可是如今,皇太后一党竟然能够这般大肆扩军,且规模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
这到底是何缘故呢?”
“莫非皇太后一党扩军竟是无需耗费军费不成?”
秦奋一听皇帝询问此事,心头不禁微微一震,当下便在脑海中快速思索起来。
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情绪,方才恭恭敬敬地开口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此前确曾通过户部里的相关人士,打探到彼时朝廷的财政状况实已陷入极度困境。”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尽管帝都财政如此吃紧,但皇太后一党却仍有能力大肆扩军。”
“在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与打探之后,微臣终于发现其中缘由所在——原来是皇太后竟然下达命令,允许各地驻军截留本地税款,并将其用作扩军所需之军费。”
“正因如此,那些支持皇太后的各方势力才有足够资金去推行他们的扩军计划。”
说到此处,秦奋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若有所思地扫过皇帝的面庞。
其实就在刚刚回答皇帝问话的时候,他的心里已经萌生出一个主意。
既然如今皇帝正为此事烦忧,那么自己何不将皇太后解决军费问题的手段如实相告呢?
至于皇帝最终是否会采纳这个法子来筹集军费,那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不过依着秦奋对这位圣上的了解程度来看,皇帝极有可能会选择借鉴此计。
毕竟对于一国之君而言,相较于在史册之上留下些许瑕疵或污点,眼前的生存危机显然更为紧迫且重要得多啊!
曹坤听闻秦奋竟然将如此棘手的解决军费之法交由皇帝亲自定夺,不禁暗自心惊。
此刻,他心中对于秦奋那深藏不露的狡黠已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但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此事于他而言实乃天大的好事。
毕竟如此一来,所有可能招致的骂名都无需由他背负,而他反倒能够借此良机大肆扩充自身军力,这般美事又怎能不让人心花怒放?
故而,曹坤当即便在心底暗暗立下决心,待稍后定要严格依照秦奋所提供的这条妙计行事,全力以赴地逼迫皇帝应允采用皇太后那一方所提出的筹措军费之策。
这边厢,皇帝在听完秦奋所言之后,亦是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深知皇太后为了实现扩军之目的,不惜将各地的税收及财政大权尽数下放,此等举动实在堪称极度危险之举。
倘若真依此法施行下去,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必将大幅削弱,长此以往,恐会引发诸多难以预料的祸端。
想到此处,皇帝的面色愈发凝重起来,心中更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