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怎么读左传 > 鲁哀公二年(第2页)

鲁哀公二年(第2页)

简子巡列,曰:“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有马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之!死不在寇。”

繁羽御赵罗,宋勇为右。罗无勇,麇之。吏诘之,御对曰:“作而伏。”

卫大子祷曰:“曾孙蒯聩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郑胜乱从,晋午在难,不能治乱,使鞅讨之。蒯聩不敢自佚,备持矛焉。敢告无绝筋,无折骨,无面伤,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

八月初七日,大战一触即发。邮无恤(字子良)为赵鞅御戎,卫国的前世子蒯聩为戎右。登到铁山之上,望见郑国军队人多势众,蒯聩竟然害怕到自己跳下车来。邮无恤将挽绳递给蒯聩,将他拉上来,说:“跟个娘们儿差不多。”

赵鞅觉得有必要进一步鼓舞士气,于是巡视部队,说:“当年毕万(魏氏的先祖)不过是一介匹夫,七次参加战争都俘获敌人,因战功而拥有马车百乘,死在家里。诸位努力吧!拼死作战的人未必死在敌人手里。”

话虽如此,还是有人胆怯。繁羽为赵罗驾车,宋勇为车右。赵罗缺乏勇气,为了防止他临阵逃脱,繁羽和宋勇用绳子将他绑在战车上。军吏责问这是怎么回事,繁羽回答:“疟疾发作,只能趴着了。”

最搞笑的还是蒯聩,战前拿着佩玉祷告说:“曾孙蒯聩谨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郑胜(郑声公名胜)扰乱伦常,晋午(晋定公名午)处于危难,不能平定乱局,派赵鞅前来讨伐。蒯聩不敢自求安逸,备弓持矛上了战场。谨敢告求祖宗保佑,不要断筋,不要折骨,不要伤了脸蛋儿,成就大事,不让三位祖宗蒙羞。至于死生的大事,那就不敢请求了,佩玉不敢爱惜。”

不能伤筋动骨,又不能破相,却说死生倒是无所谓,也够意思了。

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获其蜂旗。大子救之以戈。郑师北,获温大夫赵罗。大子复伐之,郑师大败,获齐粟千车。赵孟喜曰:“可矣。”

傅曰:“虽克郑,犹有知在,忧未艾也。”

战斗中,郑军射中赵鞅的肩膀,将他射倒在车中,缴获了他的帅旗——蜂旗。看起来胆小的蒯聩竟然雄起,拿着戈去救赵鞅。郑军败逃,俘虏了温地大夫赵罗,也就是绑着上战场的那位仁兄。蒯聩再度进攻,将郑军打得大败,抢走了齐国运来的一千车粮食。赵鞅大喜,说:“可以啦!”

家臣傅说:“虽然战胜了郑国,还有知氏在,忧患还没有消除呢!”

确实,对于赵氏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齐国、郑国、卫国等诸侯,也不是中行氏和范氏,而是目前晋国实力最雄厚的家族知氏,以及知氏的宗主、人称知伯的荀跞。

初,周人与范氏田,公孙税焉,赵氏得而献之。吏请杀之。赵孟曰:“为其主也,何罪?”

止而与之田。及铁之战,以徒五百人宵攻郑师,取蜂旗于子姚之幕下,献,曰:“请报主德。”

追郑师,姚、般、公孙林殿而射,前列多死。赵孟曰:“国无小。”

既战,简子曰:“吾伏弢呕血,鼓音不衰,今日我上也。”

大子曰:“吾救主于车,退敌于下,我,右之上也。”

邮良曰:“我两将绝,吾能止之,我,御之上也。”

驾而乘材,两皆绝。

当初,王室给范氏土地,公孙为范氏收取田租赋税。晋国内乱爆发,将士们在一次战斗中俘虏了公孙,献给赵鞅。军吏请求杀了他。赵鞅说:“各为其主,有什么罪?”

将他留下来,而且给他分了土地。到了铁山之战,公孙带着步兵五百人夜袭郑军,从罕达的军帐下取回蜂旗献给赵鞅,说:“这是为了报答您的恩德。”

晋军追击郑军的时候,罕达、驷弘、公孙林殿后,用弓箭射击追兵,晋军的前锋多有死伤。赵鞅感慨:“不能小看小国。”

战后,赵鞅又不无得意地说:“我伏在弓袋上吐血,而鼓声不绝,今天我的功劳最大。”

蒯聩说:“我在车上救了您,在车下击退敌人,我是车右中功劳最大的。”

邮无恤说:“骖马的两根绳都快断了,我还能控制住马车,我是御者中功劳最大的。”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驾上马车,装了一车小木材,两根绳果然断了。

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

吴国大夫泄庸到蔡国致送聘礼,偷偷地将部队分批带进蔡国。吴军全部进入后,蔡国人才醒悟过来。吴国这招瞒天过海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蔡国出了“内奸”

,而这个“内奸”

不是别人,正是蔡昭公。上年楚国进攻蔡国,蔡昭公就下定决心要将国家迁到吴国境内,但是又怕国人不同意,所以出此下策。可恶的是,蔡昭公敢做不敢当,向大臣们通报了吴军入城的消息,将责任推给公子驷,杀了公子驷来平息大伙的怒气。既然生米已成熟饭,大伙也只能接受,于是号哭着把先君的坟墓迁走。冬天,蔡国迁到了州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