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明说,但刘晓玲看得清楚,她合上饭盒,站起来要放狠话,却发现自己得仰头看顾莞宁。
刘晓玲踮起脚,梗着脖子瞪顾莞宁,“最后一回,下次你找别的知青!”
说完,抱着饭盒换了个地方。
顾莞宁:“……”
为什么不是刘晓玲去找别人?
听见两人的对话,排队打饭的郑妙琴动作一顿,想到什么微眯起眼睛。
如今在知青院没人愿意跟她相处,之前发生过口角的女知青在院里不遗余力抹黑她的形象,说她无理取闹自私暴躁。
那些话恨不得让郑妙琴破口大骂,再跟她们吵一架。可是残存的理智告诉郑妙琴,她不能再这样了。
打好饭,郑妙琴去等徐文理。
这几天两人只要有时间都在待一起。徐文理一直强调得避着人,郑妙琴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没说什么。
总有一天她会让徐文理同意公开的。
**
队小招生工作进行得非常不顺利。
程长顺去李家庄大队一趟,满打满算才带了三个学生回来。
李家庄三个娃,加上前进大队六个娃,依旧凑不齐一双手。
而知青这头,五六天过去也只劝到了两个学生。
程长顺设置的班级人数是二十人,再这样等下月初队小都没脸开学。队小开学一推再推,从这月推到下月,再不开学原先报了名的也要闹了。
这天晌午上工前,老知青梁明远从队里回来,咕咚咕咚灌了一缸子的水才缓过神。
顾莞宁盯着他问:“梁知青今天招了几个学生?”
梁明远一抹嘴,拍拍裤子坐下来,笑着道:“一个没有。”
旁边柴瑞云哑着嗓子,已经完全没了之前激情昂扬的心态,丧着脸有气无力道:“你还挺乐观。”
“那也没办法。”
梁明远摇头,“根本都说不通。一说就是没钱,再说就是孩子也不想上,你要再说——”
梁明远发出两声短促的笑,语气颇为无奈,“那就得被赶出来了。”
真是好说歹说都不管用,不愿意就是不愿意,那些社员们可固执得很。
柴瑞云对此深有体会,她这嗓子就是这么废的。
顾莞宁默默啃果脯不再说话,上辈子看过几个贫困山区助学的纪录片,在政府承担学杂费的前提下,依旧有许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
根本上在于,在他们看来读书无用。
而女生读书更无用。
除了浪费钱还能做什么?
反正到了年纪总要嫁人,念没念过书都要嫁人,嫁了人就不是自家的了,没的给别家人花那冤枉钱。
现实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题。
顾莞宁陷入回忆中——
前天她跟柴瑞云去过一个社员家,那社员像还是队里的富户,不过这年代不兴这么说,一说就成坏分子了,人家得跟你急。
那社员家是个富户,也是个大户,一家子几十口人。真是不夸张,大人孩子成堆成堆出来跟她和柴瑞云打招呼。
打眼瞧过去,到年纪该读书的孩子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顾莞宁直接看傻眼了。
那户人家还没分家,当家的是老爷子和老太太。
老太太对她和柴瑞云挺好,端了热水上来,笑眯眯的,“柴知青,顾知青,咱家孩子多,掏不起学费,就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