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立法我就不做什么干涉了,这是你们法部的事情,但主要的核心只有一个——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围绕着这一点来立法,然后将议会的权利给明确一下,这个倒不用太详细,反正以后估计会频繁改,主要是,关于议会的地位得写清楚。
永久议会可以在有条件及满足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重组,但不可解散,临时议会可以解散,但必须通过天朝议会的许可,大概就是这些。”
嗯,光是听一听就觉得会得罪很多人。
至少那帮还残留在旧体系里的官员们,大概得恨死自家了吧。
对于那帮人来说,他们简直恨透了议会这个正德二十四年的产物,并且对当年的自己,或者自己的父辈而悔恨。
怎么当年就不知道多想想呢?
当年那批官员,并没有多少人反对议会的成立,他们大多觉得,议会这东西归根结底还是精英说了算的,而在中原,谁是精英?当然是他们这群士大夫了!
议会建立后,还不是得被他们这群士大夫和地方乡绅所控制,反倒能够成为除了臣权以外,另一道有效对抗皇权的手段,何乐而不为?
而结果则大大的出了他们的想象。
议会建立后,不仅没有如同文人士大夫所设想的一样,被自家和少数几个地方上的大儒,世家及乡绅所控制,用以团结的对抗皇权,反而成为了引爆他们矛盾的地方。
在过去,虽然大家都是依靠土地经济为主的地主乡绅世家,但哪怕同为地主,读书人地主和官员地主也是有着极大不同的。
大明是有士绅优待的,获取了官身的地主,那不叫地主,叫做士大夫,士大夫们不必服劳役,有着极大的免税额度,对地方官府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至少从地位上来说,地方上的官员,和一些考取了进士,举人的地主,是平等的,是没法用‘官民’的关系进行压制的。
自然,有着这样的优待后,有官身的地主往往比起没有官身的地主有着更多的特权,不少小地主甚至只能交出一部分土地,然后投效有官身的大地主们,让自己免于缴纳税金。
可议会建立起来后,无论大小地主,是否有官身,甚至还进来了不少的自耕农和工商业从事者。士大夫们理想的大家团结一致对抗皇权的情况没有出现,反而变成了小地主联合自耕农和大地主对抗,工商业联合要求改人头税为土地税,甚至大地主之间也有不少的矛盾,被议会暴露了出来,导致大地主之间的分裂和冲突。
而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不少地方议会反而会由弱势的一方请来代表天子的文官或者野战军,要求介入议会的纷争——这等同于将裁决权亲手交给了皇帝。
现在,地方议会已经不再被士大夫们所支持,他们开始反对和憎恨议会,毕竟他们几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让自己有了官身,成了读书人,结果议会一组建,一群泥腿子和小地主居然在地位上和他们不相上下了,议会几个议案下来,他们的特权也被限制了。
…。
这怎么能行!
后来,就是二十年前的那场大叛乱了,旧文人和士大夫们最后的反抗随着叛乱的结束以失败告终。再过了十年,李贶生开始出来做事,大家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并伴随着大6民兵体系的建立,和李贶生将农会,工会,工农联等一系列机构引入议会后,士大夫们已经失去了从现实上消灭议会的能力。
这一段历史徐嘉道当然清楚,他本身就出生于江西的耕读世家里,家族中也是出过好几个读书人,靠着进士和举人的身份,为家族博得了庇护及特权,并凭借着一朝家族中有人成为官员后,直接开始疯狂兼并土地,成为了大地主。
当然,到了徐嘉道父亲那一辈出生的时候,也就是正德十年左右,他们家族就开始衰败了,到了徐嘉道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家族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些土地,但不多的普通小地主家庭了。
他家族里面不少人仇视正德皇帝,觉得是正德皇帝打压他们家族。但徐嘉道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传统的读书人,考取了举人的那种,反而对正德皇帝很是推崇,觉得正德皇帝是今之尧舜,然后送徐嘉道去了式学堂。……
他家族里面不少人仇视正德皇帝,觉得是正德皇帝打压他们家族。但徐嘉道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传统的读书人,考取了举人的那种,反而对正德皇帝很是推崇,觉得正德皇帝是今之尧舜,然后送徐嘉道去了式学堂。
。。。。。。好吧,也不一定是因为对正德皇帝的推崇,更多的,大概还是他们这一阶层的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做出的选择吧。
当然,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而对于徐嘉道来说,他现在是同大的正德五十四年生,其次是法部的官员,他更的,是自己当下的利益。
立法吗。
法部这些年也立过不少法,改过不少法了,但总体上来说,都是一些修修补补的东西,主要的部分,还是得由正德皇帝出面。
这也是法部被排挤和打压,却无能为力的缘故——大家看不见法部的作用和能力,只认为这就是一个皇帝的工具而已。
可现在不同了。
李贶生的意识很明显,甚至明显的过头,让徐嘉道有些不安。
李贶生是想通过放弃对立法细节的审查和规定,来交换到法部的支持,让法部得以第一次有着相对较高的自主权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