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舌尖上的中国大邑 > 第45章 番外篇 制盐(第1页)

第45章 番外篇 制盐(第1页)

古代制盐的法子其实以及很规范了,在古代所制造的盐大概可以分这几种,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

随着中国古代海岸线的增长,海盐运用便越来越广泛。

相比岩盐来说,海盐可以算得上是精盐了。

而且制作工艺并不是很复杂。

早期的时候,是直接划取海岸边土,然后用草木灰吸收海水,这便是咸土,也是第一步。

制盐的时候,在咸土上淋水形成卤水,人们会在卤水中加一些莲子,根据莲子的形态以及浮沉来判断卤水的浓度,就跟现代的密度计是一个工作原理。

卤水倒入敞口的容器里加热蒸掉水分,取盐粒,取得的盐粒便是海盐。

或者在海边挖一块整齐的坑,将海水从一个口子中灌入,随后自然蒸掉水分再去取盐粒也是制作海盐的方法。

这样的盐其实也是粗盐,只不过吃起来的危害要比岩盐要低一些。

其中的成分便是氯化钠和一些氯化物,还有少量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钾、碳酸镁等。

湖盐的生产大多都是在咸水湖边进行,其制作方法与海盐的一样。不过普遍采用的是晒制的方法。

岩盐便是要去寻找盐矿,将盐矿是磨碎然后泡到水里形成卤水,接下来便是倒入敞口的容器里加热蒸取盐粒。

只不过矿石能溶于水的成分很多,形成的盐大多成黄褐色,味道苦涩,吃多了会让人中毒。

井盐工艺是最复杂且最能体现古代人民智慧的。

在战国时期就有井盐制作的记载。

《华阳国志。蜀志》中便记载了秦孝公时期,一个叫李冰的人进去蜀地,也就是现代的成都平原地区,开凿盐井挖盐来制盐。只不过当时的盐井矿洞口径大,有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因此开凿的盐井深度很浅。

同时嬴政即位后的三峡地区,也有利用天然气制盐的。

“有火井,夜时光映山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

“井有二水,取井火煮之,一觥水得五饾盐…”

这里的火井就是天然气外泄出去的口子,而二水便是卤水。

制作工艺也是取了卤水然后蒸掉水分制盐。

到了北宋之后,川南地区就出现了卓筒井,卓筒井的井口口径仅仅只有碗口那么大,井壁也不容易崩塌,这样就导致卓筒井能挖的更深。

凿井的时候用“一字型”

的砖头,古人甚至还会用大楠竹来做井壁。利用灌水或者地下水来浸泡地底下的盐矿形成卤水,再用竹筒取出来,然后蒸水分制盐。

卓筒井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深井钻凿工艺的成熟,辫子时期道光十五年的时候,四川自贡盐区钻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口千米的深井——燊(shēn)海井。

随带一提的是,由于唐朝的盐提纯技术有限,所以里面含有大量的其他元素(相比现代的盐来说。)

因此在唐朝无论是哪一种盐吃多了也会危害人体。

就算是现代的精盐,吃多了也会有危害。

先是,你可能会齁死。(一本正经。)

另外盐吃多了还会危害肾脏。

如果有肾脏疾病的尽量少吃盐。

当然盐吃多了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血压升高和周身水肿。

这里面的道道就请大家自行百度了。

小说里的制盐其实也是跟提纯有关。

古代的提纯工艺便是溶解然后加入其他物质吸附卤水中的杂质。

而男主李长青其实是用了一个竹筒,将粗盐溶解到水里形成卤水,再倒入竹筒里。

用一个装有木炭的麻布包塞住竹筒口,然后竹筒竖起来,竹筒口对准石锅,过滤卤水中的杂质。

接下来再加热卤水蒸水分使得卤水中的氯化钠结晶,取纯白色的就行了。

这样的工艺在古代其实就有了,但相对于现代的提纯方法来说,古代的只能算是初提纯。

盐税是古代的朝廷的主要税种之一。

它容易控制,征收成本低,是直接向盐商收税,而且税基大,收入快。。。这些特点也就促成了盐税为主要税种之一。

民以食为天,人不可能不吃盐,这也就能体现盐税的税基大。

只要吃盐,就得买盐,只要买盐就得交盐税,只不过这盐税的最后承担着是百姓罢了。

唐朝时期,制盐几乎都被世家掌控,同时世家不仅仅掌控了制盐,更有其他的资源,甚至朝廷的命官也被世家控住了一部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