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芳便去告诉夏明启,让他再下乡时,帮忙递个话,若是那赵小二愿意,就送到金陵来。
夏珍珍听着很担心,&1dquo;那赵小二才几岁,能担得起事么?不如挑个年纪大的。”
但夏明启却道,&1dquo;就是年纪小才好学。象咱家的孩子,五六岁起就开始学打算盘,学看货了。那小子既念过书,有基础,自然上手更快。不过也先别急着带到身边来,我先打人过去调教一番,等有些基础再送来,便能得用了。一个还不够,往后你瞧着好的,还得多找几个。”
宁芳听得连连点头,一并托付了舅舅。只夏珍珍很诧异,&1dquo;我们家从小有教算盘么?我怎么没学过?”
呃&he11ip;&he11ip;
这个问题就得问夏老太公了。
夏明启打个哈哈把妹妹糊弄过去,&1dquo;我方才说的是男孩子,女孩都是出嫁才学。你当时嫁得急,光绣嫁妆都赶不及,哪还有空弄这些?”
哦!
夏珍珍深以为然。
想起当年绣嫁妆的辛苦,她不免又提点起女儿来,&1dquo;芳儿茵儿你们可得早些把针线学起来,到时娘也好早点买些好布料,早点开始绣。省得到时手忙脚乱,可累人了呢!”
就她娘那手绣活,还有外祖外祖母那样的娇惯女儿,呵呵。
宁芳很识的跟舅舅对个眼神,闭口不谈。
只有宁茵,傻乎乎的问,&1dquo;真的吗?那娘你当时绣了多少东西?”
夏珍珍心有戚戚道,&1dquo;我一共绣了八个荷包,六块帕子,还有四双鞋面呢!”
这&he11ip;&he11ip;这也叫多?
如今宁芳也能两天绣一只荷包了。若是正经办嫁妆,哪个女孩不得绣几顶帐子,还有嫁衣的?亏得宁四娘不挑剔,否则这样的嫁娘早被人笑话死了。
宁芳再次跟舅舅对个眼神,表示这样无知的夏珍珍,还是很幸福的。
在帮着妹妹一家打点好上路的诸般事宜之后,夏明启便拿着宁怀璧举荐夏存俭入学的书信回家了。
他倒是想送宁芳一家去了金陵再走,可宁四娘坚决不同意。在宁家这样的里,孩子读书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1dquo;&he11ip;&he11ip;此去金陵,并不甚远,况且一路官道平坦,何须相送?何况你也是一家之主,成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先去把孩子的事安顿好了,若有闲暇,去你妹夫那里看看,倒是更能宽我们的心。”
夏明启听了便不再客套,只心中对宁四娘的敬佩,暗暗更深一层。
因近日商谈蚕丝生意,接触颇多,他也越瞧出她并非普通妇人。虽与自己差不多年纪,但行事爽利大气,倒比寻常男子还强。
自家妹妹是没啥希望了,若几个外甥女能学到她五六成,将来便是嫁了人,也能少操好多心。
至于宁芳要提拔赵小二之事,给来府里送饴糖的孟老庄头揽了去。
&1dquo;这点小事,何须舅爷又往乡下跑一趟?我去说说就行了。索性先也别点破,只说姐儿要挑人,有心的人家自会上进。”
宁芳听着倒好,又拜托他操心饴糖生意,孟老庄头笑道,&1dquo;姐儿太客气了,这些都是赚钱的营生,大伙儿听说,只有生怕被撇下的,谁还敢不用心?只上溪村那帮人讨厌,又想来捡现成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