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双喜临门积善之家有余庆
上官仪骑着一匹白马嘚嘚地往府邸赶。
“老爷回来啦……老爷回来啦……”
郑氏的陪嫁丫鬟香芸远远看见便扯开嗓子嚷着一阵风奔进屋子报讯。
郑钰瑶正斜靠在床上,上官庭芝一旁陪着。
原来早饭后,郑钰瑶突然阵阵直呕,请来郎中把脉,说是喜脉。这可把全家上下乐坏了,当然最高兴的人还是郑钰瑶自己。婚后多年不孕,眼见妯娌李慧已生下第三胎,急得简直要疯了,情急之下亦多次劝夫君纳妾,怎奈上官庭芝每每一口回绝,且誓即使夫人终生不育亦绝不纳妾!
“父亲回来了?!”
庭芝起身一脸春风迎出大门。
“汝母亲呢?”
上官仪第一句问的是自己的夫人杨太太。也难怪,每次下朝回家杨太太都是第一个迎接,然后亲手为他煮一壶热茶。
“母亲上祠堂烧香去了,钰儿她有喜了!”
上官庭芝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哦?刚才你岳父还拦着为父,劝给你纳妾呢。去,赶快给他老人家报喜去!你岳父为你没少操心,你这小子也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那会他们家的门槛都被媒婆子踏破,提亲的帖子装起来一大篓压死你,可钰儿偏偏就相中你!”
上官仪像是喝了酒说醉话一样,一句东一句西地扯到几年前去。
“老爷说哪里话,儿媳惭愧!其实是钰儿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老爷和太太视钰儿为己出!庭芝又是百般呵护,钰儿天天都像掉进蜜罐子一样呢!”
郑钰瑶迎出来细声细语说。
“老爷,姑爷那过目不忘的本领亦是倾倒了整个长安城的姑娘呢!姑爷和我们家小姐那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
香芸倒是知道小姐的心思,替郑钰瑶狠夸了一番姑爷。
香芸说得一点不假。上官庭芝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那日皇家诗会,武则天当场考上官庭芝的记忆,令他背诵曹植的《洛神赋》。洛神赋洋洋洒洒千言字,上官庭芝面无怯色,从容而背,李治帝和武则天都大为赏识,当即敕封左牵牛,周王府属。那日他玉树临风,背诵洛神赋的洒脱样子,也着实迷倒了长安城一大片金枝玉叶。
……
“老爷加封食邑,钰儿有喜,算是双喜临门,挑个日子,老爷陪妾身去趟慈恩寺可否?”
夜里杨太太对上官仪说。
“我也有些日子没去了,说起寺庙,又想起了恩师,一别就三十春秋有余,也不知他老人家好与不好!”
上官仪的心绪一下子便飞进了童年。
他的童年与少年都是在寺庙与他的恩师青灯一盏相伴度过的。
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隋朝江都宫副监,隋大业十四年(618年),上官弘被宇文化及党羽陈棱所杀,这年上官仪刚满十岁。混乱中,上官仪侥幸被父亲的亲信藏匿,后随恩师隐居南方寺庙长大。贞观元年,恩师让他下山去找父亲的同仁旧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杨恭仁。
杨恭仁见上官仪一表人才又博学群书文采出众,不仅收下了他,还力荐他赴京科考。上官仪果然不负众望,一举高中榜眼。杨恭仁欣慰之下,将千金女儿许配于他。
上官仪不禁又想起恩师又严厉又关爱的目光。
“恩师不是父亲却胜是父亲,多想再见他一面,让我好好报答他老人家的恩情啊!”
上官仪对夫人感慨道。
“恩师是世外高人,妾身想,只要相公不辱没他的教诲,为国尽忠,为民尽道,就是对他老人家的最好报答!”
杨太太安慰道。
“夫人说的极是,不愧为相门之女,下山临别时,恩师说的就是这番话,只要堂堂正正做人,为国尽忠,为民尽道,就是对他的最好报答!”
“恭喜相公,说明相公没有辱没恩师的教诲,否则定会来找老爷算账。”
杨太太说。
“是这样的吗?”
上官仪内心欣喜。
“一定是这样的!如果老爷有悖逆之为,我想恩师是会来惩罚徒弟的。”
杨太太说。
“哦……如果是这样那就好!”
上官仪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困意不觉席卷而来。
“睡吧,在外奔波了几个月刚回来又累了一天……”
杨太太心疼地帮上官仪掖了掖被头。
“的确是累了……老了……”
上官仪确感疲惫,叨叨着自己老了,不觉便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