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潇又接穆小溪去了一趟庄子,俩人叽叽咕咕地玩了大半天,黄潇说,眼下地里没啥活计了,她过两天就要回京城了,等快秋收时再来。
听黄潇说要回京城,穆小溪很是不舍,回家的当晚,她就和娘商量要不要拿点东西给黄潇带回京城。
赵氏想了想说:“黄姑娘家里定然是什么都不缺的,咱们也拿不出什么瞧得上眼儿的好东西,要么……就带点咱自家的土产吧,就算咱的一份心意,黄姑娘应该不会挑理儿。”
穆桐在旁边说:“黄姐姐人最好,她不能挑咱们理儿。”
穆小溪和穆杨也觉得如此,送些土产是最好的了。
第二天穆家兄妹又专门去了一趟黄家庄子,送了好多毛豆、嫩玉米棒子、山野菜、野鸭蛋、玫瑰酱、熏兔肉啥的,都是当下山里的野味,喜得黄潇看着这些东西直搓手,说这回家里人可要有口福了。
穆小溪还把自己做的软糖包了一盒给黄潇,告诉她说,上次为小王爷做糖剩下了一些食材,自己又做了一盒,是顶好的。
黄潇听穆小溪这么说,就犹疑了一下,问穆小溪:“是他让你专门做的这个软糖?”
“是啊,黄姐姐,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他没说要送给谁吗?”
穆小溪笑笑说道:“这倒是没说,人家是小王爷,我也没打听那么多。我猜可能是给他的兄弟姐妹、或者是爹娘吧,也可能是给他媳妇的?”
黄潇轻轻皱起好看的眉头,轻声说道:“想来这糖果应该是送给恭王妃的吧!他贵为世子,也是未来的恭王爷,但是,他……很孤单,他没成家,也没有兄弟姐妹,只有自己一人。”
穆小溪听了黄潇的话就是一愣,在这个时代,家里一根独苗的孩子太少了,一般稍富裕的家庭,男人都会纳妾,所以有两三个孩子的人家都很少的。
像自己的姥娘这一辈子就只生了赵氏一人而姥爷又只守着姥娘一人没纳妾的,多半也是因为家贫,想纳妾也纳不起。
而像恭王府这样的,什么王妃侧妃的肯定是一大堆,怎么会只有方墨白一个孩子呢?
穆小溪还想问什么,黄潇却马上转了话题说起了其他事,穆小溪见黄潇这样,明显就是不想再谈论恭王府的事情了,也就没再往下问。
穆杨这阵子一头扎进京城工匠留给他的那些工具堆儿里,每天写写画画,又是削又是锯的,什么木杯子、木勺子、小马扎、小风车啥的,鼓捣了一大堆出来。
穆桐则是被穆小溪揪着填鸭般地学习,俩人比着,看谁背书背得快,谁算术算得又快又准,穆桐记忆力凡,智商也是让穆小溪汗颜无地,虽然每次背书和算术都是自己赢,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些都是上辈子早就学过的了,穆桐可是第一次学啊,自己是不是有点太欺负小孩儿了。
这天,晌午,黄家庄子上来人给她送来一封黄潇的来信。
穆小溪惊诧黄潇到家这么快,而且书信都传来了,看来黄家在信息方面的路子是很通达的,一般从府城到京城,一个来回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
潇在信里说自己带回去的铲锹和千斤顶得到了父亲的赞赏,父亲称赞穆杨是个聪明的孩子,以后一定前途无量,还说以后若是再有了这样的好法子或好东西,可以直接去找庄子上的大管家,一定会帮助穆家兄妹把这些明卖出一个好价钱,莫要白白便宜了那些个鸡鸣狗盗的小人。
看完信,穆小溪把信递给了穆杨,穆杨对黄小姐的来信很是唏嘘一番,自然是慨叹黄姐姐看事情长远。
赵氏听了穆杨给自己读过信后,愈地停不住夸赞黄潇。
如今和黄家的交集只有两件事,第一是穆小溪救过黄家的贵亲琳儿小姐的命,第二是穆小溪通过黄家把图纸转交给了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