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于宋仁宗时期诞生,由平民出身的毕昇明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用胶泥做出字模,一个字刻一个印,然后用火烧硬,使之坚硬起来,成为陶质物。
排版时,先事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
拿一个铁框摆在铁板周围,将提前做好的字印放进去,摆满就是一版。
最后用火烘烤一下,将混合物熔化,粘住活字块,趁着余热把活字压上一下,平整一下字面,便可进行印刷。
活字印刷的明,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之前的雕版印刷在刻字版时要小心再小心,一但刻错了一个字,整张字版都要重印,耗时又费材。
而活字印刷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它的字模是可以分开拆卸的,使用灵活方便,只要事先制好需要的字模,就可以进行无限排版。
但是,遗憾的是,毕昇的明在他那个时代并没有得到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应有的重视,甚至直到他死后很久,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重视推广。
好在,时间会证明一切,由于活字印刷术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历朝历代纷纷加以改进,并继续使用的很长时间。
明代通俗盛行,因而用木活字印出的话本较多。明万历十四年的唐诗类苑、世庙识余录、嘉靖间的璧水群英待问会元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
到了清代,由于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活字印刷术获得空前的展。康熙年间,木活字本盛行开来。
乾隆年间英武殿聚珍版丛书的行,标志了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的开始,用了大概木活字2535oo个。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木活字印书。
用金属材料制造活字,是活字印刷的一个改进展方向。公元15、16世纪之际,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一带盛行开来。在清代,其展更进了一步。古今图书集成,估计使用了1oo2oo万个的铜活字,应是最大视模的铜活字印书了。2
毕昇望着天幕上的活字印刷术,不由得热泪盈眶。
古代的阶级划分为士农工商,工排在末位,可见其并不受重视。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心血无人问津,受到了令人伤心的冷待。
但好在天幕的出现,唤起了皇帝们对科学技术的一点儿儿重视。
宋仁宗不算昏君,马上派人来接毕昇,打算亲自接见
坐在前往皇宫的马车上,毕昇的心里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叫做希望的火苗。
除了印刷术之外,指南针也是中国四大明之一。
在古代,指南针叫做司南,主要由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球的磁场来指示南北方向。
利用这一工作原理,指南针常被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3
关于它,我就先不详细展开了,相关视频我已上传,大家可以自行观看。
第一期穿越者必备技能,就先介绍世界地图与四大明,以后还会有第二期第三期。
先提前剧透一下。第二期会向大家介绍水泥,制糖术,化肥等基建金手指,敬请期待一下吧
秦朝
天幕上用水泥制成的马路,平整结实,车辆跑在上面,稳稳当当的。
“真的好东西”
嬴政毫不吝啬对水泥的赞美。
一统六国后,嬴政刚好准备大量修建以国都咸阳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驰道,相当于现代的高公路,而水泥恰巧正是嬴政现在所需要的。
墨家弟子来回观摩着水泥路,亦不由的啧啧称奇。
“有了水泥,驰道的修建将会花更少的时间,更低的造价,更好的效果。”
汉朝
天幕上的冰糖,晶莹剔透,泛着水晶一般的耀目光泽。
刘彻刚刚放进嘴里的饴糖,瞬间感觉就不甜了。
汉代的糖种类还没有后世那么齐全,只有饴糖和蔗糖等区区几种。
一瞬间,刘彻又想到了更多。
“这后世的糖的造价如此低廉,倘若能高价卖出去的话”
正好刘彻正在为打匈奴的高昂军费忧心不已,制糖术的出现,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唐代
天幕中把施了化肥和没施化肥的实验田做了个对比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多大的帮助。
李世民望着天幕上的化肥的眼神,就像望着梦中情人一样热切。
“倘若化肥能在我大唐普及,百姓们的吃饭问题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