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听到这,乖乖的向徐良元行学生礼。徐良元尴尬的扶起沈旭,说了几句勉励的话。
沈杏不由感慨,古代的学霸真是勤奋啊。自从上次来找她借书后,就一不可收拾,一本老厚的《中庸》文字晦涩难懂,这位徐秀才愣是一个月就读完了。又跟她借了一本《论语》。
沈杏觉得自己这个现代大学生自愧不如,一本《中庸》别说给她一个月,给她两个月她也只能是马马虎虎的囫囵吞枣,理解个大概。好在古代女子不用考科举,家里事情也多,沈杏在读书上只挑自个喜欢的去读。
季氏跟王氏又说了会话,就把沈旭来年的束修交给王氏。王氏拿了银子叹了口气,“今年年初学堂开学,来咱家的村民可有一些。但杏儿娘你看,今年收成不好,到现在也没几个来家里说明年继续读书的。”
“这读书可不像别的,庄稼今年种不好还有来年。可读书一旦断了,再接上可费劲了。我家良元这几天可是愁坏了,担心今年学了一年的明年又不学了。哎!我跟他说,还是你自己的学问要紧,不来就不来。这孩子实诚啊,说不来今年这一年就白学了。”
季氏听着这话也只得安慰几句,今年秋收没收到啥粮食,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她家还是做了省城那单活才能送了沈旭读书,要不然,想都不敢想的事,束修就不谈了,那纸墨就是一大消耗,谁供的起啊。
沈杏在一旁听了,随意的说了句,“那可以去这些人家里说先欠着,孩子们先来读书,等到六月有收成的时候再补上不行么?”
沈杏想的是在现代还有助学贷款呢,也不就是先欠着等以后有了钱再补上就行了,这样想读书就可以继续读书了。
“诶?这倒是个办法。”
一旁的徐良元眼睛亮了,她娘王氏撇撇嘴,“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呢!”
“没事,娘,我去找里正说说。让他去劝劝这些人家,我这是没什么问题,晚交几个月束修也没什么,孩子们的课业可耽误不得。”
徐良元激动着说,王氏也不好再讲什么。季氏寒暄了几句借口回去做饭就带着沈旭和沈杏回家了。
三人刚走上通往家里的小路,就看到家门口停了一辆马车。季氏问沈杏还知道是谁,沈杏摇摇头,三人加快脚步往家里赶。
进了院子,听到堂屋里有声音,季氏三人走了进去,看见两个穿着厚厚皮袄子,头戴皮帽的中年男人。
“杏儿,你们回来啦。快,给两位管事问好,是省城沈家来的。”
沈吉富一见沈杏,立马起身拉过她。
两位中年男人也看到了沈杏,“沈小姐,我是沈家负责外院事务的管事。我姓李,奉我家主人的吩咐,来给您家送年节礼。”
另一位管事也上前自报家门。
沈杏这才明白这二位是什么人,忙向两位问好,“两位管事好,二位快请坐。沈公他老人家身体可好?”
李管事回道,“我家老太爷身体很好,这是这次带来的年节礼单,请沈小姐过目。”
李管事递过去一张类似请柬的纸单给沈杏,沈杏接过大致扫了两眼。
“替我谢谢沈公了,我们家普通农户,也没什么好东西。我只挑了些普通山货送过去,没成想居然给回了年礼。我们家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托您们带些问好和感谢的口信了。”
沈杏是真的没想到,沈公会回年礼,真是意外之喜。
一旁的沈吉富和季氏陪着笑脸,其实是好奇死了,这是咋回事啊?
李管事回道:“沈小姐一家的问安我一定带到,这是礼单上的银钱,麻烦您收好。”
李管事递给沈杏两张单子,沈杏看到是一百两一张的银票。
“另外这是我家老太爷的好友秦老爷给的,他想麻烦您做一套木制器具。是上次看到您家送的贺礼很感兴趣,就趁着我们这次来想拖沈小姐给做一套。秦公说了不用太复杂,有趣就行。其实沈小姐也见过秦公。这是书信和货银,麻烦沈小姐看一看,我好回去回话。”
李掌柜又递过来一封信。
“是跟沈公下棋的那位老者?”
沈杏脱口而出,李管事点点头。
沈杏小心拆开信,里面除了信还有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沈杏仔细阅读了信。大致内容跟李掌柜讲的差不多,信里提了要精巧,要有意思。哎,这是又要她死脑细胞的时候了。
“我清楚了。实话说我现在还没有什么想法,但是这单活我们家接了,我尽量在过年前给送过去,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