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三国开局送霸王戟 > 第5章 桃园三结义(第1页)

第5章 桃园三结义(第1页)

刘兴也回到自己房中。

黄巾起义如期爆了,所幸的是他出现的关中一带,历史上躲过了此次动乱。

看来一切都得加快节奏,要赶在李傕郭汜祸害关中之前完成布局。

他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要打响名声,招揽武将谋臣。好歹一个穿越者,不说一统海内,称霸天下!

最起码做一方霸主,待价而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嘛!要是实在打不过,就投靠曹丞相,照样高官显贵,锦衣玉食。

话说关中这地方也不错,如果以此为基业,那争霸天下也未尝不可。周灭商、秦灭六国、汉代秦,皆是以关中为基。

这里是最早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地方。后世关中一带虽然也不错,却没有汉唐时候的地位,原因有三点最重要。

先,是气候因素。秦汉时期的关中气候更加温暖湿润,所以植被茂盛,农作物生长期短。

加之河网密布,水利设施达利于灌溉。是汉时主要的产粮区,能够养活数百万的人口和军队。

后世因为水土流失和几次小冰期对气候的影响,关中失去了作为主要粮食产区的基础。

其次,就是地形因素,贾谊‘过秦论’里说关中是四塞之国,四面都是大山大河,中间却是物产丰富的关中平原。

进可攻,退可守!秦国利用一座函谷关就让六国束手无策,非常的安全。

最后,关中地区能够一定程度控制河西走廊,也就是丝绸之路,相当于把持了汉代的对外贸易。关中北部还有马场,这是战略资源。

再加上法正、孟达辅佐,这基业便有了雏形。到时候董卓当权,他就可以听调不听宣,成为一路真正的诸侯。

而且因为距离雒阳近,并且处于西凉和雒阳之间,对董卓威胁很大。他要什么好处董卓都得捏着鼻子给。

“桀桀桀。。。。。”

刘兴的笑声太反派,路过的侍女不由打了个寒颤。

。。。。。。

“我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定下目标,刘兴的心情很好,哼着歌,在街上闲逛,后面还跟着小丫头春香,专门给他拎包的。

买的是新出的左伯纸,毛笔还有砚台和墨。这文房四宝在后世都烂大街了,现在却是稀罕物件。

汉代的底层文职被称为‘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用刀笔在竹简上刻字。毕竟现在竹简才是主流,因为纸张贵的离谱。

刘兴从孟达处借了五十金,买了这些东西就用了三十金。但刘兴没办法,他的毛笔字倒是专门练过,但是不会刻章。也就刻不了竹简,

这个问题很严重。就和学生不会写字一样。他既然以才子自居,就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古人非常看重名声,你名声大那你就是名士。没有名声却有本事那属于隐士。

汉末三国时期有几个高手,专门给人杨名。我们熟知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吹出来的。

还有什么荀家八龙、马氏五常、月旦评之类,都是属于名声。有了名声便是名士!

明知野有遗贤,而朝廷和地方官员无动于衷,会被士子们骂死。

所以在这个时期,名声等于名士,名士等于高官厚禄。

儒家讲究立言、立德、立功。战国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在后世的两三千年间挥着基本的水利调节作用,亲手缔造了成都盆地这样的uoo27天府之国‘。可谓名垂青史,这就叫立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平定了水患,又立功又立德。

孔子有教无类,创立的儒家可以说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又立言、又立德、又立功。

刘兴既然打算走刘备据人和的路子,又有什么比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逼格更高的呢?

立言他已经在做了,以横渠四句为核心着书立说,扬名天下,这就能完成立言。

立德他也想到了办法,就是围绕陋室铭这一篇名文,去树立他的道德观,加上以后修桥补路,乐善好施。同时也可以学学宋江,什么呼保义、及时雨。

立功对他来说最难,因为他太珍惜自己的小命了,绝对不会干危险性高的事。

他打算出一本诗集,用来扬名!这个得感谢九年义务教育,老师们强制刘兴背了不少。

回到房子,春香磨墨,刘兴提笔书写。用的楷书,现在楷书有少量的使用,大部分都是隶书。

既然为打响名声,肯定用新字体更好一些。他用的欧体,欧体中正,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诗集以王维、孟浩然的诗为主,这两位都是田园派,风格相近,符合他现在的人设身份。

汉代流行的是赋和乐府诗,诗又以四言、五言为主,所以这抄起来两位最合适。

像他现在抄的这咏鹅,虽是七言,但是人们一看就是孩童之作。他厚颜无耻的注明是自己四岁所做,还想立一个神童的人设。什么司马光砸缸,什么曹冲称象,都被他无耻剽窃了。

不两日,刘兴拿着新诗集约来了法正、孟达。法正这才算是真正领教了他的才华,顿时赞叹不已,也是乐见其成。

孟达看后脸色有些不自在,他小时候没少被父母拿着别家孩子教育。看了这刘兴小时候的聪明,顿时自惭形秽。

忙打断话题道:

“这几日已经往长安卖了十车白糖,非常受士族的欢迎,简直就是供不应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