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曹雪芹传说是什刹海的故事 > 第5页(第1页)

第5页(第1页)

  照旧日的俗话来说,曹雪芹是个“旗下人”

,也可以说作是“在旗的”

;稍“文”

一些,说作“八旗人”

。这种历史名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这就得对“旗”

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旗,来自明朝汉语,满语本是“固山”

。旗,本身是旗帜的旗,可是在清代,这种作为军队分队标志的旗,已经引伸其义而变为军队编制上的一种代称了,明朝已有“总旗”

、“小旗”

的名目,其性质已经是一种编制等级了。满洲的固山(旗),又不仅仅是一种军队编制,而是合军政、民政、“家政”

三者而为一的整体制度,极有特点。满洲的贵、贱、军、民,后来都编入“固山”

,受旗制的严格约束。

  满洲旗制共分八旗,各旗身份地位不尽相同,也必须加以了解。这种身份地位的不同,是由一系列的历史根源和展而形成的。

  最初,满人由于出猎行围(这是他们当时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每人出箭一支,每十人择一人为之率领,维持队次秩序,叫做“牛录额真”

。到万历二十九年(16o1)清太祖努尔哈赤本着旧有的习俗,分编每三百人为一“牛录”

,设“牛录额真”

为长官(在汉名中称为“佐领”

),后来,以每五牛录为一“甲喇”

,设“甲喇额真”

(汉名为“参领”

);每五甲喇为一“固山”

,设“固山额真”

(后称之为“旗”

和“都统")。这可以称为是“旗"的雏型和基本编制。

  又由于行围时队形本来也有组织:中间为“围底",犹如中军、大本营;左右分二“围肩”

,犹如左右翼;两肩末端为“乌图哩”

,犹如所谓前哨;四处各有旗帜:中立黄纛,两翼立红、白二纛,翼尾立蓝纛,以为标志,便于指挥。——所以到万历三十四年(16o6),努尔哈赤便将军队在上述基础上正式编立了四旗制。

  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因人数日增(以满人为主,也包括蒙、汉、朝鲜、俄罗斯等各族人)于是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旗的旗帜颜色分别是上述四色正旗、外加以四种原色为底而围以异色镶边的镶旗。后来,又迭加增编“蒙古旗”

和“汉军旗”

,原来的本部遂因区别上的需要而专称“满洲旗”

。实际是三类军旗各八旗,共有二十四旗。

  曹雪芹家所隶属的,是满洲正白旗。

  一般说来,非满洲血统的而又隶属于“满洲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