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难忘的岁月红旗渠在线观看 > 第七十三章 大口落子和广播匣子(第1页)

第七十三章 大口落子和广播匣子(第1页)

73、1963年初中毕业前,每年能伴随我们那一代人的文艺节目主要是大口落子和广播匣子。大口落子也叫地方评剧,与标准的正宗评剧有什么区别不太知道,反正是家乡大人孩子喜闻乐见的正统节目,。

每年的正月初二到初六必定在李杖子学校前搭台子唱戏,这是老规矩。在十几年间演出的剧目里,每年都是那么几出古装戏。如《秦香莲》、《茶瓶计》、《十五贯》、《窦娥冤》、《小姑贤》、《打狗劝夫》、《刘伶醉酒》、《人面桃花》、《刘翠萍哭井》、《李三娘打水》、《王定保借当》等。虽然都是有数的那几出戏,老百姓却百看不厌,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大部分观众都能把台词背下来,哪个唱腔,动作是否到位,观众几乎一清二楚。然而,为什么群众的热情长盛不衰呢?有句俗话说得好:“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大部分人都是去看门道的,只有我们这些半大小子是看热闹的。演出结束后,人们则开始评论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特别是每年有新角出台时,更是需要这些戏迷审查。

后来,相继演出了一些新剧目,如《夺印》、《刘巧儿》、《花为媒》等,但不如老曲目受欢迎。特别是对于京剧,虽然都说是国粹,但农村老百姓一点都不认可。有一次召都巴聘请朝阳京剧团演出,看到一半,人就走的差不多了,虽然剧情很热闹,是杨香武三盗九龙杯。

当时,各大队的评剧演出竞争比较激烈。像我们大队,本来李杖子有了一台戏,孔杖子却又办了一台,有时候我们不知去看哪一台才好。召都巴公社有一台,临近他拉皋公社后改凌北公社也有4台:诸杖子、八里营子、王杖子东台、王杖子西台各一台,我们经常光临。当时大家公认最硬的是王杖子东台。所以,有一年李杖子大队还特意请王杖子东台到李杖子演出,可能是为了切磋演技。

平常日子的文艺节目就是听广播匣子,用专业话说叫“有线广播”

。开始只在生产队安一个匣子,全村人到生产队去听匣子,那时候大家已经感到非常出奇了:一个木头匣子竟然能说话,而且还能出来唱歌、戏曲、相声等等各种节目。木匣子里总是每天都说是夏青、葛兰播放的,但谁都不知道夏青、葛兰到底是什么神密人物,声音竟然那么淳厚。

后来,忘了具体是哪一年,人们就不用特意到生产队听匣子了,人多没地方坐没地方站的。匣子普及到了各家各户,躺在炕头上就可以听,悠哉乐哉,美不胜收,不出家门就能听到匣子。这个匣子很有规律性,每天早晨和晚上定点来,定点走,而且预报时间。早晨匣子一响,预示着一天开始,快起床了;晚上匣子里的声音一停,就预示着该睡觉了。这难道不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吗?

那时候,做梦都没敢想6o多年以后想写一些回忆录,描述一下那个年代的真实生活。如果有那个心机的话,当时哪怕记个豆腐账也不至于六、七十年后回忆起来十分困难。

日前,我回老家皮杖子特意拜访当年的老同学,他们的记忆不比我强多少,甚至说:“六、七十年的事了谁还记得,3天前吃的什么饭都记不住了”

。有人可能要问:“那时候没有收音机、半导体吗?”

别人我不敢说,反正我是没听到过这些名词。

一直到6o年代末,如果您能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那身份就相当不一般了。曾经有一个海员探家带回来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可把大伙神秘坏了。在火车上,如果有人拿出来一台半导体,旅客们都围过去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