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后,吴求道吸取了教训。
他觉得自己还是不该找文盲,于是就花钱找了一群久考不中的士子,说是久考不中,其实这群读书郎也都才二十几岁,只不过二十几岁了还没考中童生,确实可以说是难了。
然而和前一次一样,吴求道找来了二十几个年轻的落第士子,结果还是很快都走火入魔了。
哪怕他吸取了前一次的经验,反复强调修行禁忌,让他们小心谨慎,但到了真的修行之时,这些花钱请来的“学生”
还是下意识地迷了心智。
但吴求道这一次并非没有收获,这批士子没有死光,甚至大部分都活过了半个月,只是活下来的那些人,最后要么肉身变异残疾,要么心智疯迷,仍然算不上好结果。
如果加大“收徒”
人数,想必百人里确实能有两三个意志坚定、天赋不错的幸运儿,筑基成功,然而这样的伤亡率实在太高了,吴求道心中不忍,他放弃了这种好心传道却害人的办法。
吴求道决定,不再急功近利,而是花上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的时间,招一批小孩子,先从文化课开始教,认真培养出一批三观适合修行的童子,等他们心智成熟以后再进行实操修炼。
第三次寻找学生,吴求道将目光转向了乡间那些失去双亲、无依无靠的孤儿,一开始他是通过赎买的方式将孤儿买来,但很快附近就出现了妖道买童男童女炼人丹的传言。
虽然官府的不良人和捕役并不敢对吴求道这个妖人做些什么,但这恶毒的流言却对他手下赎买来的那些孤儿产生很恶劣的影响。
在一天夜里,有几个孤儿纠集起来要杀了吴求道,虽然没有成功,但整支队伍的氛围陡然变得即为紧张。
三天后的夜里,这群孤儿分成了好几个小团体,连夜逃散了,只剩下了三五个年纪太小,无法自理的小孩子没有离开。
吴求道察觉了一切,但毫无办法,这些孩子已经丧了胆魄,更毫无修行之心,留下来也没有用,只能任他们逃走。
恰逢这时候,因赋役苛重,加之连年灾荒,百姓流离失所,相聚为盗,义军蜂起,大唐各地狼烟遍起。
比起乡间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而沦为孤儿的情况,战乱制造的家庭人伦悲剧则更加迅和广泛。
吴求道不再用去赎买孤儿,只要去战场附近熘一圈,就能收罗来好几个孤儿。
而以童男童女炼丹的妖道名声在这纷乱的时局中,居然成了一种保护伞。
无论是官府、义军还是盗匪,都对吴求道这支队伍敬而且畏,不敢打扰,甚至有人偷偷将自己家中子侄敬献上来,明明他们都认为妖道收走的童子必死无疑,但仍然做出了这种奇怪的决定。
局势越混乱,哪怕连吴求道都分不清自己所在之地到底有几股势力在乱战。
因此,附近的百姓不堪战乱之苦,居然围绕着吴求道安置孤儿的无人村子聚居起来,他们害怕要以人炼丹的妖道,但更怕杀人如麻的乱兵。
吴求道当然没有将这些苦命的百姓赶走。
但很快,这乱局中的一小处避难所就传遍了整片战乱之地,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自赶来,这原本僻静的无人小村愈兴旺了起来。
再然后,就有吃了败仗的逃难士兵也跑来了这里,事情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
吴求道说到这里,看向远处带人进来的大将军王仙芝等人,对他们点点头算是打了下招呼,只是没有挥手和对话,这是不想打扰刚刚沉浸到氛围中的同学们。
不远处过来的一行人显然对此有些意见,一个满脸晦暗的年轻男子轻笑道:“这家伙也太傲慢了吧?我们草头军奔波上百里,从曹州跑到濮州来投奔你们均平军,结果就这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