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焚献寿犹有余悸的光绪忙向他的翁师傅望来,主战失败,是否把主和权抓住?
?第二十八章 闪展腾挪
呼应着皇上那无言的视线,翁同龢上阵了:“李大人所见甚是。我朝在迎战中谋和,主帅岂能变做使者?各国人士会笑掉大牙呢!臣斗胆推荐一人,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堪当此任。皇太后圣鉴,皇上明察。”
他言外之意自然是顶住李鸿章的插手和谈,从而又因功在朝廷,仍然赖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座椅上不动。踹他下去要紧!
慈禧倒是对张荫桓这人心里有数,这人不是靠科举入仕,而是靠捐班做官。倒是沾过洋风洋气,在谈判桌上见过阵势,曾出使美、西班牙、秘鲁交涉华工被害案件,是个合适人选,但她却闭口不言,这人可是和翁同龢一个鼻孔出气的啊!她赶忙朝心腹人望来,让他们挑挑剔剔的。谁知,几个人在倒李的问题上竟是出奇的一致了。
慈禧于是两眼向恭亲王扫来:“和洋夷打交道,你可是老字号了,吹吹风下下雨吧。”
奕言斤早已风来雨去几个过了。以左侍郎官员的身份去谋和,倭夷必以藐视他们为小国加以拒绝,并会就此扩大战火,这人去不得!若谈议和使者自以多方奔走议和的李鸿章最合适,但战火正浓,主帅岂能离位,他又去不得!明明帝党后党暗斗得十分激烈,怎么全看中了一个人,这内中的奥秘又碰不得!他恭亲王在冰窖中冷冻了十年,好不容易这才重又走进议事殿堂,凡事随大流,莽撞不得!在一个接一个的不得中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诸位大人齐声推荐,想必是位外交干才;但臣与这人素不谋面,还请皇太后和皇上圣裁。”
慈禧大为不满,连她都敢顶撞的恭亲王怎么也溜光圆滑,闪展腾挪了?她此刻需要的却是面对危局直言进谏啊!但不满中却又有几分得意,恭亲王毕竟被她降服,掌握在她的手掌心里了。
张荫桓带着他的随员乘英国轮船来到日本。他未免一怔,码头上竟然不见一名迎接的日本官员,只见一位美国佬带着一名随员朝他们招手,那自然是从美国先一步赶到日本的代表团顾问,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了。科士达劈头盖脸第一句话是:“旅馆已经替你们找好,就在码头附近,进去之后一律休息休息。”
随着伸出来的手,他的第二句话是:“快把代表团人员名单给我,我再去做一番努力。”
科士达找到伊滕博文,伊滕博文指着名单上正副团长的名字:“一个左侍郎,一个巡抚就能来和我大日本帝国相对坐谈判桌的有?哼,哼,他们还在轻视我们,还在以大国和天朝自居!”
科士达却提醒着说:“这场战争,整个朝鲜半岛是你们的了,北洋水师也无法和你们匹敌了,你们应该吃饱了就住嘴,总不能撑破了肚子。”
伊藤博文还在凶喊:“吃饱了当然就要住嘴,但我们此刻刚刚吃了半饱的有!”
科士达又开导着说:“即使是半饱也可以了,中国是一个大瓜,大瓜总要切着吃,谁能一口就把大瓜吞掉?所以大瓜还要大家切着吃。”
大瓜切着吃?适可而止?伊藤博文在转眼珠,似乎他被说服了呢,其实他是把这位李鸿章的说客稳住。就这光景,6军省的一名尉级军官已经带着十名士兵来到码头附近的旅馆,当面把盖着大清王朝玉玺的信件撕了个粉碎,喊喝了句:“大日本帝国不承认你们是战败求和的代表。你们资格不够的有,你们诚意不足的有,你们立即滚蛋的有!”
?第二十九章 丁汝昌请战
堂堂的大清国国书竟被当场撕碎,北京紫禁城震荡了!
但震荡的反应大不相同。朝廷里一片议论与空谈;李鸿章是在天津向各国救助;丁汝昌是从病榻上起立,只有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倭夷不肯谋和,明明是想再捞一把,这一把从何处下手?北洋水师显然是一大目标。”
于是他立即向李鸿章做出决一死战的请求。他提出这样的理由,黄海大战虽然朝野一片责难,其实是互有胜负。他以数字为据:中方有11艘战舰参战,共有大炮小炮18o门,航缓于日舰;日方有12艘战舰参战,共有大炮小炮272门,航快而又掉转灵活,但炮命中率仅仅百分之十二,远远低于中国的炮命中率百分之二十;双方战舰都有被击沉击伤的,但中国出了敢于撞击日军旗舰的英雄邓世昌,日本方面又有什么?无论技术和士气,北洋水师都可以再拼上一拼。最后是他的誓言:“丁汝昌为第一任北洋水师提督亦为最后一任北洋水师提督,决心请战,为最后之一拼,以正朝野视听。”
李鸿章气得把电文猛摔:“嘴巴长在人家的鼻子底下,谁愿意骂就骂好了。要说挨骂,我李鸿章不比你丁汝昌多得多?朝野之间清谈成风,做实事的人没有几个。你丁汝昌怎么被清谈之风刮得乱转!怎么竟要做最后之一拼?”
最后下了一道命令:“坚匿港内,保住战舰。”
丁汝昌接到八个字的复电,也是气得把电文猛摔:“中堂这是怎么啦!他怎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各国出面干涉之上?他怎么不知道倭夷必欲独霸亚洲海上,这就非拔去北洋水师这颗眼中之钉,肉中之刺不可?他怎么不知道日军受伤的战舰都在修补改装,准备再战?非拼不可时就得一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古有明训啊!”
于是复电再次请求出击,而且还要抢先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