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沁水村的豆腐坊用了一个多月便建成了。
做豆腐的妇女们也终于可以从日渐逼仄的竹家小院里搬出来工作。
沁水豆腐坊分为前、中、后三个大院。
前院是个巨大的门面,分为不同功能。
中间最大的屋子自然是卖豆腐专用的,便于商人百姓来买货取货。
左边一排房子是沁水饭庄,旅客、商人可以在这里吃到最正宗的豆腐宴和农家饭。
右边一排房子开了杂货铺,山货铺,小吃铺,蔬菜水果铺……
这些小铺子有的是开的,有的是原本的铺子搬过来的,全都由各个村民独立承包。
因着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或商人来买豆腐,开在这里的店铺倒是不愁客源。
从远处看,前院俨然已经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至于中院,自然是做豆腐的地方,因为是全村的事业,现在所有工作都已经重分配,磨豆浆、挤豆浆这种重体力活,已经完全交给了力气更大的男人来干。
挑豆子、煮豆浆这种轻松活才归属于女人。
点豆腐更是慎重,只有手最稳、成功率最高的妇女才被允许去点那巨大铁锅里的豆浆。
这可不是小事,但凡出错了,毁的可不是她们练习时的那一小锅,而是好几十斤。
那是豆浆吗?那是钱啊!
人多了,有些好处就显现了出来。
男人们已经找到了更快更轻松磨豆子的方法,几个小伙子改良了磨子,在上面加了一个转轴,一个人就能操作,再也不用围着磨子转圈了。
你问为什么非要人工拉磨?没办法,驴子太贵了,以沁水村现在的经济实力,还买不起那么多驴子。
在驴子面前,显然人工更便宜。
女人们也研究出了带格子的豆腐木板槽,这样切豆腐时按照线切就好了,一块正好一斤,不用再去估算重量。
竹凌从她们旁边路过,惊讶于她们成长的迅,也称赞了几句,然后又出了个好主意:“把木板槽底部刻上字,例如‘福禄寿财’,肯定有人喜欢。”
楚大娘一拍大腿:“看这读书人的脑子就是不一样,我们咋就没想到呢?”
几人连忙又去找了木工做款。
至于后院,自然是客房和宿舍楼。
路过的行脚商有的住得远,有时候来晚了,就必须等到第二天拿货,这期间只能借宿在村民家,终归是不怎么方便。
而村民们,要是加班加点做豆腐,也不方便及时赶回家去,总要有个歇脚补觉地方。包括巡逻班的人,都得日夜住在豆腐坊这边,看守安全。
有了住处,这一切就迎刃而解。
在竹凌的设想中,想过把沁水村当做农家乐来展,这些住处正好就是田园风情民宿。
等有钱了,就可以把村里重建,规划景区,开展旅游业,那简直不要太美好。
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足。
但此时谈这些,一切为时尚早,现在的沁水村人民才迈出了第一步,还在努力做豆腐。
竹凌回了趟家,竹父正拄着拐杖在家喂鸡,他现在已经能自己动了,只要不让断的那条腿吃力就行。
看到竹凌回来,竹父连忙道:“竹儿回来啦,锅里熬了枸杞乌鸡汤,你快去喝一碗,大补的!”
竹凌前几日太过于劳累,又天天碰凉水,以至于来姨妈的时候痛的起不来床,这里又没有止痛药,她只能抱着汤婆子硬熬。
竹母给她灌了两大碗热红糖水才稍微好一点,结果晚上又吐了,上吐下泻折腾了大半夜,出了好几身汗,才把那寒气驱出去,人也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