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谁萌了个芽未再txt > 第8页(第1页)

第8页(第1页)

  谢冬芽听出了何秋语气中的不屑,笑了笑,“好在他心里明白《江楼明月》是大Ip《江楼二十夜》同一世界观的套拍剧,锦文姐又特别重视,这回找的执小编剧水平不错,蒙导也很满意。”

  何秋开启了嘲讽模式,“他大概终于知道了不能光顾着狂捞总编剧署名,也要对项目负负责,让自己的编剧作品在豆芽的评分上上及格线,不然以后哪有人会继续找他写剧本?这年头,没人在乎他是不是姓谢。”

  听到最后一句话,谢冬芽长叹一声。

  “时代在进步啊,终于进步到,谢这个姓没人在乎了。”

  这是母亲张诺一辈子都没有勘透的在乎。她摇摇头。

  何秋的嘲讽模式还没有结束。

  “谢逢春在乎啊,《江楼明月》下个月开机,他通稿已经在准备了,谢大师唯一一根独苗男孙,这次要占尽鳌头。”

  谢冬芽长到三十五岁上头,活得一直劲儿劲儿。即算和范文轩婚后那两年面临的她这辈子最头大的问题时,她依旧觉得不是什么人生大难题,反正可以用离婚解决。

  唯一让她会自内心黯然那么一下的,是何秋嘲讽模式的最后一句。

  谢冬芽,谢逢春,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个家族的区别对待。

  冬芽是什么?是冬天落叶后的枝条上长出来的芽。芽完全长成绿叶,可不就是逢春了?

  祖父写过一篇散文,就叫《冬芽逢春》,节选的段落被记录在中学语文课本的课外必读精选里,在恢复高考后,几乎是阅读理解辅导课本里必选内容。

  有一个写出来的文章是全国同龄人都读过的祖父的感觉怎么样?

  谢冬芽的感受是,不怎么样。

  她的不怎么样,来自于对她母亲的逆反。

  在越剧团做当家花旦的张诺,是个往上三代住在徐光启旧宅附近小洋房的上海千金,父亲从复旦大学毕的业,进的报社做主编。

  这家报社从谢冬芽的外公当主编那年算起,再往前数二十年,主编便是谢冬芽的祖父,报社就是他创立的,在解放前人称他一声“报业少帅”

谢大师。

  “报业少帅”

办报写文,投从戎,才华斐然,信众无数。在那个崇拜大师的年代,人人都爱他。

  但年轻时的惊涛骇浪,都会变成年老时的平静沙滩。

  谢大师虽然情史颇为丰富,但是成婚很晚。直到四十五岁上头,才有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不是同一个妈,一个留在南方,一个去了北方。

  谢冬芽的外公、张诺的父亲,在当主编的第五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前缠绵病榻足有一年,把本就不多的家底耗了个精光。张诺四岁时,跟着谢冬芽的外婆,被迫从徐光启旧宅附近小洋房搬了出来。

  至少要在精神上回到徐光启隔壁小洋房做上海小姐,是张诺自小的矢志不渝。

  她在天蟾戏院唱红了以后,追求者很多。精打细算地挑选追求者,是她给自己定的小目标。

  八十年代初,大家都很赶时髦,会去迪斯科厅跳跳舞。那时候能去迪斯科厅的,不是家里有两把刷子,就是自己很有两把刷子,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张诺在迪斯科厅碰到了谢大师在南方的那个儿子。这个儿子名字叫海遥,因为离开爸爸远,又在上海。

  但是没有关系。张诺想的是,谢海遥的爸爸,离自己的爸爸很近,不但很近,而且远远高于自己的爸爸。

  在张诺眼里,这一道光环已经远远胜过金钱、外貌、人品、能力、兴等等择偶条件。

  她除了这一道光环,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

  谢海遥和张诺结婚,谢大师不是太满意。

  一个是,张诺虽然出身在书香门第,但那已经是昨日黄花了无烟尘了,实打实看当前的门楣,的确是不太够的上自己家的。

  还有一个是,张诺拼着要荣归精神故里的结婚态度,肯定是不会迁就自己这个儿子的。

  大师就是大师,把两个问题看得十分透彻。

  谢海遥和张诺结婚,先当然因为看上了她那幅当家花旦的好皮囊。

  但是红颜易老,没两年就会看厌,没有其他的因素补充进来,情感很快就会枯竭。

  而张诺本人也扼杀了其他因素诞生的可能。因为她就是想要夫婿觅封侯。

  偏偏谢海遥的资质不要说离自己的爸爸,就是离那个在北方的亲弟弟,都差那么一大截。亲弟弟做到大学讲师,著作出版了不少,他还在报社做着不咸不淡升职无望的编辑,没有任何自己署名的文学作品。

  张诺很焦虑。

  她的焦虑堆砌成夫妻之间沟通的障碍,障碍激了两人潜在的性格缺陷。

  缺陷在谢冬芽出生的那个月第一次暴露。

  谢冬芽和谢逢春是同一年同一月出生的,都在冬天。

  谢大师的晚年,早没有了青衫少年俊逸潇洒的豪情,变成一个庸俗的一心想要抱孙子的什刹海太极老人。

  孙子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

  当然是在未来要继承老人当年的豪情,把“谢”

这个姓氏流芳百世下去的。

  丈夫既然资质差那么点,张诺是把期望寄托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的。得到谢大师的认可,她的矢志不渝就完成了。

  张诺人生第一阶段目标,因为谢冬芽的出生,破碎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