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娴不愧是一代报业女王,办事效率非常高。
第二天,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便找上门,和李耀阳商讨《大唐双龙传》单行本的售事宜,经过一场激烈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
协议大体内容:小说每卖出一册,李耀阳可以获得6元港币,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要知道香港的大部分作者最多只能拿到3元,签订合约后,出版社的人告辞离去。
李耀阳在客厅的沙上,点了一支香烟,靠在椅子上吞云吐雾起来。
哒、哒、哒……
接着客厅中回荡着李耀阳手指敲打打字机的声响,随后两天李耀阳的生活慢慢恢复平静,上门挖角的报社越来越少,他也乐的清静,正好可以专心写书。
周三,一大早李耀阳又出前往九龙证券交易所,路上随便吃了点东西,等李耀阳来到九龙交易所外面时,这里已经汇集到了许多人。
香江正在努力成为国际金融都市,从股市的参与人数就可见一斑,73年的股灾虽然恐怖,很多人嗝屁,但毕竟已经过去了多年,该破产的已经破产,该跳楼的已经跳楼了。
韭菜们的集体记忆已经重刷,楼市虽然还很低迷,但是股市已经又开始逐渐热闹起来,当然了,香江股市崛起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先香江大部分人口都是来自于龙国的东南方,其中又以潮汕人和五邑人数量最多,这两个地区的民众,向来赌性特别大,并且经商风气盛行。
所以香江的股市十分的繁荣,几乎可以说是人人都会炒股,这种情况就为香江股市提供了庞大的韭菜,啊不是,应该说是股民基础。
其次后世香江成为国际金融都市,众所周知也是因为地域原因,香江是龙国对外的一个窗口,十多亿的人口资源之力支撑,香江不起飞才怪。
“趁现在还没开市,先买一些报纸,看看有没有有用的信息。”
李耀阳也不去交易所门口凑热闹,直接朝着门口不远处的报亭走去。
不得不说,会来交易所炒股票的,都是不差钱的,一个月赚一两千港纸的人,连吃饭住房都压力很大,哪来的心情炒股。
有本金炒股的人,且也懂得消息的重要性,而能够提供消息的报纸,当然是他们的选,因此报亭的生意很好,报亭老板收钱都收不过来。
李耀阳也没去挑挑拣拣,各种报纸都拿了一份,付完钱立刻走人,没有浪费时间,李耀阳直接从最上面的《信报》开始看。
《信报》是港岛目前最大最有名的商业财经报纸,在香江地区甚具权威性,李耀阳直接翻到报纸的经济金融板块,快地浏览起来,同时记忆有用的信息。
时间就在李耀阳聚精会神中流逝,过了半个小时,李耀阳看完了十几份报纸的消息和分析,然后闭着眼沉思起来。
这些报纸上的那些确切消息,李耀阳着重记忆了一下,然后把能够联系整合起来的消息都整合一下。
这么一整理,还真得到了一些对他来说有用的消息,而报纸上那些编辑的分析,李耀阳就不可置否了。
以他融合了这么多金融大佬的记忆来看,这些所谓专家的分析可以说比较幼稚,且有的分析漏洞百出。
就算分析对了的也是分析地比较浅显,普通人看看还觉不出来,对李耀阳来说完全没用,当然了,就算如此,李耀阳也现了,其中还是有一些编辑的分析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水平还是高的很,他特地注意了一下,是《信报》、《星岛日报》、《日月报》等这几种大报纸。……
就算分析对了的也是分析地比较浅显,普通人看看还觉不出来,对李耀阳来说完全没用,当然了,就算如此,李耀阳也现了,其中还是有一些编辑的分析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水平还是高的很,他特地注意了一下,是《信报》、《星岛日报》、《日月报》等这几种大报纸。
“时间到了,开市了!”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九龙交易所传来,到了时间了,李耀阳站起身来,拍拍裤子朝九龙证券交易所走去。
至于买的那些报纸,他全部丢了,对他来说看过的报纸就没用了,该记的都已经记在脑海里了,进了交易所,李耀阳朝着汇丰证券投资部门走去。
他直接根据报纸上得到的有用信息,再结合脑海里那些金融大佬们关于港股的记忆,开始搜寻起来。
很快就让他找到了一个目标,德莱建业就是它了!德莱建业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公司,主营水泥、钢筋等建材。
因为业务链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影响到股价,根据报纸上的消息,同一领域的另一家比德莱建业大几倍的公司,蓝水集团之前正在与来自一本岛的投资人洽谈。
而根据蛛丝马迹,蓝水集团和一本投资人,此时应该已经洽谈成功了,消息差不多就要放出来了。
且这几天,德莱建业的股价也轻微地波动,应该也是有人得到了一些消息,李耀阳猜测,可能是蓝水集团那方的人干的,准备趁机放出消息割一次德莱建业和散户的肉。
因此李耀阳有两个选择,买蓝水集团涨,或者买德莱建业跌,也就是常说的做多蓝水集团,或者做空德莱建业。
而因为蓝水集团的规模是德莱建业的几倍,盘子大很多,就算是有利好消息,蓝水集团的涨幅,也不会过德莱建业的跌幅。
所以相对来说,买德莱建业跌的利润更大,再加上李耀阳打算动用杠杆,利润绝对十分可观,当然做空风险也更大,如果在买完德莱建业跌之后,遇到庄家强行拉升股价,如果动用了杠杆,李耀阳很可能会爆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