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日不如撞日,她抿抿唇,一句:“多谢二哥哥和三姐姐费心”
将自己入宫之事带过,便如同神秘术士一般,将她前世经历的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娓娓说出。
乾隆八年,好像是在皇后娘娘的提议下,皇上开恩,允许娘家在京的妃嫔省亲,满朝野都是夸赞之声。
别家也有接驾的,动静、声势最大的自然还是高佳氏的娘家。
毕竟皇后娘娘父母、叔伯俱丧,严格来说已经无娘家可访,从位份上来说,便是贵妃数得着了。
实际来看,贵妃娘娘的娘家更是行止高调:荣国府与宁国府联合起来,在宁荣街上,生生造出一处占地广辽的园子来,以备贵妃省亲临时驻跸。
乾隆九年的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贵妃娘娘回府省亲,贾家前后热闹了许久,犹如烈火烹油。
看架势,众人都以为贵妃娘娘的娘家简在帝心,即使眼下没什么在朝中立得住的男子,也不影响大家云从而至。一时间,贾府好像混成了朝野第一号家族。
至于那个园子,贵妃娘娘省亲时候赐名“大观园”
,回宫后下口谕说,不忍心这么好的地方空养鸟雀,让家里的姐妹们住进去。
荣国府照办,让未婚的三春、寄居的表姑娘林黛玉住了进去,来投奔姨夫姨母的薛宝钗一样塞进去。这倒罢了,居然将史老太君最宠溺的、年纪十多岁都可以议亲的贾宝玉也放进去,让外人笑话不已。
次岁也就是乾隆十年,年仅三十多一点的贵妃娘娘高佳氏重病,乾隆帝给恩封了皇贵妃封号,她便撒手人寰,再不能庇佑娘家贾府。
结果,宁荣两府自然迅速走下坡路。
甄香菱那时候听说,他们的亲故譬如甄府、王府、史府,要不就是当家男人病逝而凋零衰败,要不就是因为渎职贪墨被惩处,总之再不能同气连枝、相互扶持。
其中,甄府的情形,她实在记得不真切,毕竟在前世,都是耳边随意飘过的不相干的消息而已。
大概是在乾隆十年或者十一年,甄宝玉的父亲甄诚在外地任上过世,大约死后还被同僚翻出旧账,检举他生前有不臣之心,惹了圣怒,甄府被抄家,只是一家子老小还安生,没有入狱。
至于和贾家主子捧在心尖尖上疼的贾宝玉同名的甄宝玉,在此家族大难中,却没甚消息传到甄香菱耳边,不晓得是何结果。
甄府悄悄将部分家财托付给了亲朋故旧,譬如荣国府,大约是托给了贾政,想着以图子孙后续。
后来因贾家败落,一并被查出来,又惹了皇上,具体如何处罚,却不是后宅的甄香菱所知的。
闻言,甄宝玉如遭雷击,久久不能发声。
“再后来呢?”
倒吸口冷气,只觉得炎炎暑天却冷意逼人,甄宝玉咬牙冒出四个字来。
他不愿意相信,然而他明白,菱妹妹有什么必要,冒着得罪他的风险,编这么一篇吓人的故事?
他不愿信,是因为此时的甄府,虽说比不上贾府那般风光,却十分稳扎稳打,应该算是局势良好的。
上有祖母这位“魏佳玛玛”
坐阵,是太后娘娘、皇后娘娘身边的常客,颇受恩眷;
中有父亲甄诚为官一方,地位近似于封疆大吏,不愁权势。与父亲平辈的叔伯三人,虽然没啥大出息,倒是个个安生,没一个惹祸的性子。
下,即甄宝玉这一辈,他算最优卓的,在御前侍卫一职上混得风生水起,皇上身边第一人吴书来都特意卖好。
单从这点看,甄府小辈其实胜过贾府同辈。
毕竟之前贵妃娘娘求到了一个御前侍卫的名额,贾府却迟迟推不出人选,你争我抢,惹了黏杆处恼怒,报给皇上。
乾隆帝以“藐视圣恩”
的名头斥责了贾府,自然不许他们再挑拣。
所以,贾珠、贾琏、贾宝玉、以及再小一辈的隔府贾蓉,此时都是平头百姓身份。最高的算是贾珠,后来求到皇后娘娘处,好歹给了个咸安宫求学的资格,如他所愿。
甄宝玉的堂兄堂弟们有夭亡的,现存两人:
一堂兄向学,已经有了秀才身份,单单这点就胜过贾珠,正待考中举人,便可凭甄诚举荐做个小官;
一堂弟安心打理家族庶务,也显出精干可靠的特质来。
数完男丁,还有女眷。
甄府第二代姑娘们,嫁的不算太好。譬如表姑娘傅秋芳的娘,还是嫡出姑娘,却所托非人。
傅爹将傅秋芳和她的庶姐妹们论斤卖,四处吆喝要嫁入高门,成了众人皆知的笑话,傅秋芳因此羞惭,再不上外祖甄府的门。
第三代倒是姻缘美满。
甄大姑娘远嫁,原随贫寒夫君在外地任上,本来是高门甄府“榜下捉婿”
的好故事。
可惜她前两年难产而死,这门姻亲也莫名其妙不来往了,因此甄老太君还私下抱怨过大孙女婿不识感恩,甄香菱都听到过。
甄二嫁给了荣国府贾珠,如今是当家奶奶,名正言顺,将史老太君和王夫人两层婆婆伺候得妥妥帖帖,再没有一个“不好”
流出来,有效连接了甄贾两府。
甄三更了不得,成了和亲王侧福晋,生下王府目前唯一的格格,十分受宠,与宫里搭得上话。
大概在甄老太君百年仙去之后,甄三能成为甄府向皇上表忠心、博圣宠的纽带。
甄四今年即将选秀,去处也不会差。
甄老太君甚至不希望她入宫,毕竟这位最小的孙女牛心左性,说话又直又快,万一哪日把皇上得罪了呢?
最好如她三姐姐一样,嫁到一户主母宽厚的满族亲贵府中,过一份太平日子。再不然,便是嫁个相对贫寒的年轻人,陪着一起上进,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