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杜子明他们还想诬陷杜子玉他们和龙泉书院的学生,结果差点没被怒火攻心的知府大人当场杖毙。
杜文清收到消息后,亲自来了府城,不过他不是来捞杜子明兄弟俩的,而是来送谢彦的,他在得知谢彦的成绩后,什麽也没问,只是送给谢彦一份自己整理出来的手稿,上面是有关会试和殿试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
这些杜文清以前虽然也有跟他们讲过,但却都是让他们自己记,他还从来没有亲手为谁整理出来一份这麽全面的,就连杜子玉都没有这待遇。
谢彦见杜文清在得知自己考了最后一名后,并没有如杜子玉他们那样太过意外,估计也是从中看出了一些问题。
其实谢彦也对自己的成绩挺意外的,到不是他自负,而是因为他有原主的完整记忆,结合自己前世所学,而且乡试时还应题写了一篇并不逊于安置灾民问题的文章,无论如何,他也不该是最后一名。
但事实就是如此,谢彦也无从知晓其中原由,他不说,也是不想让杜子玉他们担心,他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在暗中打压他,但那个人显然不是贤王,毕竟贤王谁都不打压,为何偏偏要打压他一个不但名声不好身体也同样不好的人,即便是觉得他乡试时写的那篇文章冒进想要打压,又为何不直接一棒子打死,非得给他留口气,让他还有机会继续折腾。
不知为何,谢彦有某一刻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名字,但他却又从心底不希望是那人所为。
杜子玉兄弟三人自然不知谢彦和杜文清在想什麽,他们有些羡慕的看着谢彦手中那本杜文清亲书的手稿,不过眼中却完全没有嫉妒之色。
“月之,京城风云多变,你带着云儿此去,要万分小心,一切以你们的安危为首要,其它次之!”
“老师放心,月之心中有数!”
杜文清虽然万般不放心,但京城这一遭,谢彦必然是要走的,他能做的,也不过是一份手稿,外加一封写给京城那边故人的书信,虽然他知道,谢彦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用,就比如来府城前给他写的那封他就没用,但谢彦带上,自己多少也能安心一点。
对于杜文清对他的好,谢彦已经渐渐适应了,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慢慢来报答杜文清的这份厚爱。
因为杜文清来了府城,谢彦便在府城多逗留了一些时日,还给他买了不少衣服补品和书籍和笔墨纸砚这些。
杜文清在谢彦买那些东西的时候,百般阻止结果都无用,等回到家又无比欣慰的把那些东西拿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
杜子玉他们也给杜文清还有家里人买了礼物,但他们现在不如谢彦有钱,自然买不了那麽多东西,不免有些惭愧。
杜文清却都开心的收下了,不过心中对谢彦为杜子玉他们所做的,即欣慰又感激,因为杜子玉他们此次府城之行,又何止是中了举这一项收获,谢彦如今已然成为了杜子玉他们的良师益友,他教授了三人很多在杜文清看来连他都教不了的东西。
不过对于谢彦天翻地覆的转变,杜文清也是喜忧参半。但他自然不可能想到谢彦已经被换了芯子,只是觉得可能谢彦因为阿月的离开,被刺激的太狠了所致。
不过对于这次乡试贤王没有从中作梗打压自己的学生和子侄,杜文清比谁都清楚其中原因,贤王素来以贤名立身,在这节骨眼上,他肯定不会给人留下诟病他的把柄。
此次贤王表现的如此宽厚大度,想来口碑在大啓百姓心中,应该会更上一层,同时还能衬的他是个固执己见的老顽固,为了一副字宁愿自残也不肯写。
不过乡试贤王没有对杜子玉他们动手脚,却不代表会试的时候他也不会动手脚,即便他不动手脚,魏相那边也不会允许拉拢不了还能力出衆的学子,走到殿试那一步,这也是杜文清担心的原因。
不过事以至此,担心也无用,而且即便没有贤王他们,仕途这条路从来就没平坦过,他们如果就此惧怕终日惶惶,那还要如何继续走下去。
等谢彦準备前往京城之际,那些灾民已经被徐淩安排人分批送回乡了。
当然也有一些聪明能干或是有一计之长的灾民,被雇主看重继续雇佣,就留在了青川府做工,暂时不回乡了。
城外那些老人和孩子们,临走前还给谢彦留下了不少竹编小礼物,而谢彦则给了他们双份工钱,多给的那一份,是给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和孩子雇车的费用。
至于原本帮谢彦卖乌梅汤的那些大姐,其中有的有丈夫家人的,就跟着丈夫家人一起回乡了。
其中有四个大姐丈夫已经在逃难途中没了,只剩下自己和孩子,就被谢彦留下了,让她们继续帮杜子玉他们卖卤货。
而他们现在住的两处房子,谢彦也让杜子玉他们继续续租,一处给杨清荷她们这些带着孩子的大姐住,另一处则继续由杜子玉他们住。
不过因为乡试已过,房租自然也没乡试期间那麽贵了,已经降回到了正常价格。
另外谢彦又去牙行帮杜子玉他们买了六个人,四个女子和两个壮劳力,几人都是中年人,一共花了三十二两,这些银子就由杜子玉他们和杨清荷平摊。
后买来的几个大姐就在家负责烧猪毛和清理猪大肠这些杂事,而那两个壮劳力,则负责一些女子无法完成的重活,这样杜子玉他们就能空出时间来读书了。
本来杜氏族长还反对杜子玉他们留在府城做生意,说是不仅会耽误学业,还会有褥门楣,至于族长怎麽知道这事的,自然是杜子明在被抓前写信回去告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