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不说话,刘瀚继续道:“看来你也不知道啥是金手指了?有没有脑袋里忽然冒出奇奇怪怪的东西,像是程序,它会奖励你,给你布任务啥的?开挂知道吧?”
“这个词听说过的,没有,侯爷有?”
她有些惊奇的看向刘瀚。
“没有,有的话,我穿越十四年了,早就一统世界了,航空母舰都造出来了,弄不好已经冲出太阳系了。”
舒雨竹感觉自己回去的希望又没有了。
“没有系统,你怎么连这河西之战什么时候打的,漠北之战的伤亡都这么清楚,我一个历史爱号者都不清楚,而且古代记年很麻烦的,汉武帝的年号又不出名。”
穿越后,刘瀚特地了解过,古代记录年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年次纪年法。
所谓年次纪年法,指按照王公即位的年次进行纪年,例如公元前77o年,古人记为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
那么公元前769年,就记为周平王二年、秦襄公九年等。
这样,按照元、二、三的次序,依次记下去,直到王公出位或死亡了为止。
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后来皇帝有了年号,就记录年号了,比如贞观三年,洪武六年,永乐十年,正德十六年,崇祯十七年,康熙四年,雍正五年……
而且,这年号还是汉武帝第一个用的,先秦至汉初无年号,像是嬴政用的就是始皇帝多少年,大汉的前面几个皇帝也是。
据说,公元前122年1o月,汉武帝出去狩猎,竟然猎到了一只浑身雪白的独角兽,有五条腿,像麒麟又不是麒麟,具体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汉武帝身边的大臣都认为这是一只瑞兽,认为是天降祥瑞,值得纪念并建议以此事纪年。
汉武帝从谏如流,便立年号曰“元狩”
,这一年便称为元狩元年。
后面有年号,前面没有也不行啊,因此,武帝便追认元狩前的年号为建元、元光和元朔。
元狩年号用到第六年,在山西汾阳地界又得了一只三足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祥瑞吉兆了,主张用来纪年,于是便又改年号为“元鼎”
,称那年为元鼎元年。
此后,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称为“纪元”
,改换年号叫作“改元”
。
自此之后,“年号”
成了华夏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种记载时间的方法。封建时代的帝王继位以后便会“改元”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年号,有的只有一个,有的有好多个。
直到大清玩完之后,年号才正式退出华夏的历史舞台。
第二种记录年份的方法是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华夏传统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俗称“一甲子”
,老人们常说“年过花甲”
,意思是说过了六十岁了。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
为阳干,“乙、丁、己、辛、癸”
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
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
为阴支。
总之,古代记录年份挺麻烦的,还是国际通用的公历容易记得多。
“侯爷,我是学历史的。”
“我知道,但学历史,你能背出汉武帝哪一年动漠北之战就了不得了,而且记的一般是公元前多少年,怎么会记元狩几年?它又不像是崇祯十七年这样,生了崇祯上吊歪脖子树,大明亡了的大事情,人家崇祯只有一个年号,自然好记,汉武帝这么多年号,你都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