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给少夫人诊脉,也曾经发现少夫人身上有些先天不足之症,幸好少夫人后天又调养得当,如今基本看不出先天不足。少夫人或许体内的毒素一直没有排出来,才会生不下健康的孩子。”
“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要想生下健康的孩子,健康的父母也缺一不可,我听人闲话家常时说过,常嬷嬷年轻时命苦,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一家三代男丁短命,就连常大人的亲生母亲也年纪轻轻走了,一串家人都不长寿,我早就怀疑,常大人的身子可能也有问题。”
包大人似乎有所顿悟,“哦?这件事,你可曾和常家人说过?”
“怎么不想说,可是,总没机会说。每次我旁敲侧击,暗示常大人身体可能有问题时,那常嬷嬷便面露不悦,我也听说过她的刻薄脾气,也不想给自己多招惹麻烦。所以一直没机会给常大人诊脉。”
包大人听完黄氏的回答,点点头,然后召来方大夫,命方大夫等会儿在公堂之上,给常年诊脉,以调查清楚,常家婴儿夭折,是否与常年身体有关。
一边又命人召秋娘单独前来。
秋娘从鬼门关死里逃生,幸亏有黄氏悉心医治,如今已经大安,听说包大人要找她单独问话,以她胆小怕事的性格,自然是十分不安,但听说黄氏会一直陪伴她,她悬着的一颗心又放了下来。
没想到来到府衙,包大人却二话不说,而是让黄氏先提取秋娘的血液和尿液,提取完以后,秋娘捂着伤口,晕晕乎乎不明就里,包大人则耐心十足地等待黄氏的结果。
这也是包大人的策略,经过这几天的调查,包大人得知,秋娘此人胆小怕事,却又对侯府忠心耿耿,若是直接审问,只怕她宁可一头撞死,也不敢承认当年在侯府喝过避子汤药。倒不如直接让黄氏验身,更容易得出真相。
黄氏一验,果然有了发现,秋娘体内的确有微量的水银毒素。既有了确凿的证据,包大人马上找来了案件所有当事人,直言不讳告诉她们,或许并没有人给蓉姐下毒,是秋娘当年在侯府喝的避孕汤药里的毒,通过娘胎传给了蓉姐,又通过蓉姐传给了那几个孩子。
在场之人无不大吃一惊。但常家众人心中考虑的并不是蓉姐和秋娘的安危,而是绝对不能暴露侯府给妾侍喝避子汤药喝蓉姐换过母亲的秘密。
首先提出反驳的是常嬷嬷,常嬷嬷矢口否认当年侯府曾经给妾侍服用过避子汤药,让秋娘想想清楚,年轻时是否在其他地方中过毒。
秋娘眼睛里泪水打着转,不知该如何是好,她明白,常嬷嬷的意思是让她寻个由头,撒谎承认那体内的汤药是别处喝的,莫要害了侯府。但秋娘一贯憨厚老实,如何会撒谎,脸都憋红了也没憋出半句话来。包大人看着常嬷嬷和秋娘的反应,心中已经有了成算。
而常年,那边,也对包大人提出了质疑,如果是秋娘体内的通过娘胎传给了蓉姐,为何蓉姐能平安降生长大,而蓉姐的孩子却或不下来呢。
包大人也做出了解释,孩子是否能平安降生,要靠父母双方,蓉姐亲生父亲是武功盖世的将军,父亲身体强健,女儿自然也身体好,是以蓉姐能平安降生,加上后天在侯府调养得当,所以能平安长大,而且丝毫看不出中过毒。
而蓉姐的孩子的父亲,却是文官常年。
包大人先是对常年致歉,让常年多多包涵谅解,随后表达了对常年身体状况的怀疑,毕竟常年的曾外祖父、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早亡,因此,包大人怀疑,孩子夭折,或许也与常年的身体有关。但真相究竟如何,还需要开封府的方大夫把脉以后,才能知晓。
把问题推给常年的身体,常年和常嬷嬷自然是十分不悦,但对方不是脾气好胆小怕事的黄医女,而是开封府的大夫,方大夫奉包大人之命诊脉,常年即使有官身,也不能推辞。
方大夫诊脉之后,向众人告知了结果:常年确有先天的不足之争。常家夫妻皆有先天不足之症,而常家少奶奶体内又一直有余毒未清,因此一直生不出健康的孩子。而并非是其他人给少奶奶下毒。
案件真相终于大白,昔日被怀疑的丫鬟们和其他下人终于都松了一口气,常嬷嬷却傻了眼了。当年给蓉姐生母喝避孕的汤药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当年一心为了烨哥着想,生怕曼娘有了庶子以后影响烨哥日后娶妻,没想到临了,却害到了自己的亲骨肉头上。
常年也正满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如今只得做出一副心疼死去的孩子的模样,把蓉姐拥在怀里。但此时最让常年心痛的不是那些夭折的孩子,也不是从娘胎里就受毒药侵害的妻子,而是自己身子不好,影响到孩子的真相被当众揭穿。公然揭穿这种事,相当于把一个男人的面子按在地上踩。
蓉姐则靠在相公的怀里,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一般流出,脸上的表情却并不分明。蓉姐的泪水不止为自己和孩子而流,也为远远流放的亲生母亲和早逝的弟弟而流。
早在当年羊毫案中,蓉姐就有所耳闻,那避子汤喝久了,女人的心智有可能会出问题,即使侥幸生下孩子,孩子也很容易夭折。所以,从那时起,蓉姐就怀疑过,生母疯癫,做出世间不能容忍之事,是否因为喝避子汤药坏了神智,而弟弟从小体弱多病,乃至早夭,是否也与避子汤药有关。
后来,蓉姐也旁敲侧击地问了很多了解内幕的侯府老人,当年曼娘是否服用过避子汤药,而所有人,包括秋娘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如果曼娘真的喝过汤药,蓉姐你又怎能平安出生呢。于是蓉姐也就不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