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清冷的月光之下,还映照着一个今夜无法入眠,辗转反侧的人。
到底是一起生活过的女孩子,沈氏那日眼睁睁看着着鞠氏哭着被人牙子拉走,她的心里也很不好受。
沈氏甚至有几分后悔,如果早日对婆母说出圆哥不能行人道的真相,或许鞠氏就不会进门,或许她就能顺利地嫁到一个普通人家,当一个平凡的农妇,安稳一生。
可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用了。
其实那年嫁入顾家不久,她就意识到丈夫的身体有问题,那时她惊慌失措,却不敢对任何人说,毕竟她已身为顾家妇,万一说出去,很有可能被丈夫和婆母迁怒,往后在顾家日子更加难过。
若是说与亲生父母,亲生父母或许会做主让她和离二嫁,但在沈氏内心深处,她并不希望二嫁,因为沈氏的内心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恐惧——她害怕生孩子。
沈氏的母亲沈张氏一辈子生育颇多,一共四子二女,旁人都道沈张氏旺夫益子,乃有福之人,但只有沈张氏的两个女儿明白,生育这六个孩子给她们的母亲的身体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沈张氏那年陡然去世,并不仅是积郁成疾那么简单,更重要的原因是,生育那六个孩子几乎掏空了她的身体,如何能不短寿。
所以从小目睹了母亲身上一切病痛的顾沈氏,从幼年开始就惧怕生育。虽然怕,但她却从未对人说过,世上哪个女子不生育,一个女人因为惧怕而不生孩子,在这个时代来说可以说是大逆不道,逆天而行。
而或许是老天爷都在帮她,竟让她嫁给了一个不能生育的丈夫。
虽然一辈子没有亲生儿女十分可惜,但若是因生育伤了身子,或者难产一命呜呼(母亲生大毛时就遭遇了难产),更是可惜。
所以,顾沈氏选择了沉默,这一沉默,就是许多年,直到顾家没落,直到生母去世,她和丈夫都心照不宣地隐瞒着这个秘密,直到那庸医江万年案发,才终于真相大白。
月色光华皎洁,照在沈氏脸上,让顾沈氏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照月得子”
的传说,可惜,无论月光多美,她这辈子都不可能得子了。
日后没有孩子,自己的未来要怎么办,沈氏想象过很多次。大伯和三叔都是厚道的人,他们的孩子也都是好孩子,想必日后会给自己和圆哥养老送终。
而婆母知道所有的真相以后,八成会考虑给圆哥过继一个孩子,不知道会过继大房的孩子还是三房的孩子,若是二房有了嗣子,自己的晚年就更不用担心了,没什么可担心的……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而同一片月光照耀之下的开封府,此时还灯火通明。为了处理各种拐卖案件,多拯救一些受害人,开封府诸人连日以来加班加点,工作不停。因数日劳累,大家的眼睛都熬红了,个个顶着硕大的黑眼圈。
大家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整理着浩繁的卷帙,眼皮都快睁不开了,忽然,王朝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哦!我明白了!”
旁边的马汉诧异,“你明白什么了?”
王朝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解释道:“我明白那贺张氏为什么要给顾盛氏送那本害人的医药册子了。本来我还以为是贺张氏早有预谋,故意谋害顾盛氏,原来不是啊!”
马汉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卖关子了,快说,你到底明白什么了?”
王朝露出高深莫测的神情:“我猜测,贺张氏当年增医药册子,的确是为了巴结宁愿侯府,当时她也的确没有害人之心。”
马汉忍不住拍了一下王朝的脑袋:“你糊涂了,要巴结宁远侯府,干嘛送这害人的东西,让侯府生一堆假儿子,这是结恩还是结仇啊!”
王朝揉了揉脑袋,反驳道:“马汉,你想想,虽然这药让人生的是假儿子,但就算是个假儿子,也比真女儿强呀。你想想看,就算那顾盛氏一直生假儿子,可是旁人看不出来啊,她照样多子多福,地位稳固,日后这假儿子长大了,一样能娶别人家的女儿当媳妇,生不出就过继孩子,过继不了还可以让儿媳妇借别人的种。”
“可要是生个女儿就不一样了,哪怕她的都是健健康康的女儿,只要她生不出儿子,她婆家人肯定看不起她,肯定还要纳妾生儿子,生的女儿养大了,只能嫁出去。”
“我听说那顾盛氏有个亲姐姐梁盛氏就是这样,生了五朵金花,愣是没一个儿子,听说年轻时候没少被娘家的老姐妹们耻笑,连她相公和公婆都不待见她。你说她要是有这本医药册子,她吃不吃这药?”
马汉摸头想了想:“你说的有道理。如今这世道,恐怕有不少人,明知道吃了这药生的是假儿子,也要争着抢着吃这药。”
“你们言之有理。”
背后冷不丁传来包大人的声音,王朝马汉被吓了一跳,摸鱼聊天被包大人抓个正着,两个人都有点不好意思。
但包大人却并没有在意这些,反而加入了他们的话题,“这个世道的人,真是糊涂,宁可要一个不能生育的假儿子,也不愿意要一个健健康康的女儿,宁可要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也看不上流着自己血脉的外孙。”
“所以这幢庸医案之后,又引发了这么严重的拐卖案。可惜当今大宋律法,对这买家的判罚实在过轻。若无买家,何来拐卖?唉!”
包大人重重叹了口气,还有一句大逆不道的话,他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说出口。
他想说的是:当今这个世道,纵使自己与开封府诸人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又能多救几人呢?还有多少人,一辈子也等不来拯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