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傍晚时分,但烈日的余威犹在,仓房门口依旧大排长龙。
“都让一让,让一让。”
作为仓库管理员的二嫂子正在大声的吆喝着“都不要往前挤,让出一条道路出来……”
虽然二嫂子喊的很大声,但却无人理会,那些个女人们依旧在往前挤着,试图更快一点把带来的布匹交上去。
一个带着蓝色碎花头巾的妇人,显然是从乡下来的,除了抱着几匹布之外,甚至还拖儿带女,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前头,怯怯的把三匹布放到了桌子上,交给熟练的织工检验一番。
负责检验的织工先是用手指捻了捻,估算了一下布匹的质量,然后又抖开布匹,丈量了一下长度,随即就喊了一嗓子“二等素布三匹,足尺,一百二十文,总计三百六十文。”
听到这句话,从乡下来的这个妇人终于放心了——因为这意味着她一个月的辛劳终于没有白费,总算是能够顺利交工,拿到那三百多文钱了。
自打去年入秋的时候开始,二奶奶就开启了这样的“代工模式”
由她购买棉纱棉线,交给各地的女子们拿回家去纺织成为布匹,再支付一点“加工费”
给这些女人,然后她就可以得到成品的布匹了。
虽然仅仅只有一百多文的“加工费”
实在少的可怜,但却有无数妇人趋之若鹜。
男耕女织是传承了千年的生活方式,但织布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琐碎繁杂而且非常的辛苦。正常情况下,一个技艺娴熟的女子,织成一匹布至少也要十天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更久。
一个月能织就三匹,已经可以算是“熟练工人”
了。
辛辛苦苦一个月,才能赚到三百多文钱,一年到头也不过是三两多银子四两不到的收入,这样的“工资”
确实不算多,但却得到了众多贫寒女子的欢迎。
在家里织布,不仅不必抛头露面,还能赚到一点钱财补贴家用,同时还代表着一种可能只要好好的织布,一个普通的女工基本可以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
辛苦了整整一个月,又赶了几十里的路程,但这个乡下的女子却感觉非常值得有了这三百多文钱,就可以买些油盐,再给孩子买点好吃的零嘴……孩子们早就已经馋了很久。
“娘……”
拖着鼻涕的小孩子小声的嘟囔着“我想吃桂花糖……”
那三百多文铜钱拎在手中沉甸甸的,让这位乡下的妇人非常欢喜,但她却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办的事情还没有办完呢,赶紧哄着孩子说道“不着急,不着急,等咱们领了棉线就给你买糖吃……”
虽然布匹已经交上去了,但还得再领取些棉线回去继续织布,只有这样才有稳定的收入。
一直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个从乡下来的妇人才终于顺利的领取了足够的棉线,然后把棉线放在背篓当中,迈着轻快的步伐,牵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踏上了回家的路。
虽然还有好几十里的路程要走,但她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当夜幕徐徐铺开的时候,天色渐渐变得黯淡了下来,来自各处的人们在拿到了一笔“加工费”
之后,揣着或多或少的铜钱纷纷散去,逐渐消失在越来越苍茫的夜色之中了。
一辆马车不紧不慢的驶了过来,当二奶奶从车上下来的时候,那几个管账的老先生纷纷凑了上去“这个月的布匹已经大多收上来了,这是今天的账目,请二奶奶过目……”
二奶奶拿起账簿子,只是粗粗的看了几眼,就微微皱起了眉头“怎么才收了这么点素布坯子?这够用几天的呀?”
“回头你们再想想办法,多放些棉线出去……”
“是。”
“时辰不早了,大家伙都散了吧,明天继续。”
“是。”
众人纷纷散去,二奶奶则迈着四平八稳的步伐走进了东仓房,望着那一大堆素布坯子微微出神以代工的方式让附近的女人们给她织布,确实比养一大群织工要划算的多,最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女人的劳动力非常廉价,只需要支付职业织工一半的工钱,就能得到同样数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