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摩的这几句话说得慷慨激昂,让朱自清不禁有些心动。
他笑了笑,说道:“看来槱森兄不仅看中了我的诗,还想把我这个人也拐走啊。”
朱自清最近也在为自己今后的生计考虑。
民国九年(192o年),他从北大哲学系提前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后来又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担任教学主任。
然而,为了筹办这份杂志,他毅然辞去了教职。
如今杂志办不下去了,他估计也只能回去继续教书了。
不过,现在有了徐智摩的邀请,他还有望继续从事诗歌编辑工作,这让他感到十分高兴。
朱自清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略作沉思后说道:“槱森兄的邀请,真是让我既感意外又倍感振奋。
如果能够借此机会,让新诗的光芒不熄,我自然愿意与你同行。
只是,这其中的困难与挑战,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我需要时间好好考虑一下,毕竟这涉及到我的生活和工作的安排。”
徐智摩轻轻地拍了拍朱自清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豪迈与鼓励,大声说道:“困难何所惧,只要有梦想,我们就要勇敢去追寻!
只要我们三人携手,再加上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支持,相信我们一定能开辟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佩弦兄,你的才华与坚持,正是我们团队最需要的力量。”
听到徐智摩如此坚定的话语,朱自清心中的犹豫终于烟消云散,他下定决心,坚定地回答道:“好!既然二位仁兄如此信任我,我朱自清定当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就让我们在北京,共同书写新诗篇,让文学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李斯年见状,高兴得笑了起来,他说道:“这便对了,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期待在北京,开启我们新的征程!”
这时,徐智摩又拿起手中的诗稿,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问道:“佩弦兄,那这诗该如何处理呢?它可是你的心血结晶啊,就留给我们的创刊号如何?”
朱自清笑了笑,洒脱地说道:“人都已经决定跟你们走了,这诗自然也就归你们了,你就看着办吧,我相信你会给它找到一个最好的归宿。”
徐智摩终于达成了心愿,他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他兴奋地说道:“好,那这诗就当做我们《新月》社刊的开山之作,让它成为我们新旅程的起点和象征。”
这时,李斯年插话道:“佩弦兄,既然你已经答应与我们一同前往北京筹办期刊,我这里还有个想法,想与你商议一下。”
朱自清好奇地问道:“哦?有何提议,斯年兄请讲,我自当洗耳恭听,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