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盛唐绝唱人物 > 第20章天子家事何人管②(第2页)

第20章天子家事何人管②(第2页)

从他成为宰相那日开始,他就心有此意了,而且废太子一事虽然失败,但也并非毫无收获,圣人对张九龄已经不复从前那般欣赏器重,是忍耐大于一切了。如此一来,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容易多了。

谁让张九龄虽清醒而洞察一切,却仍是固执得不肯变通呢?既然张九龄不珍惜宰相之位,就别怪他李林甫后来者居上。

恰逢边将张守珪又将抵达东都,再加上东都闹鬼一事,李林甫有的是机会做文章,让张九龄进一步失宠。

这位张守珪乃是大唐一位良将,曾制服吐蕃,又大败契丹,可谓军功无数。早先李隆基想以宰相之位赏赐与他,却被张九龄严词拒绝了。去年张守珪东都献捷,李隆基便只得退而求其次,封张守珪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卫大将军兼任御史大夫。

张九龄固然是一心为公,可张守珪不知道。就算张守珪一心为国征战四方,从没有过入相的心思,可阻碍过自己的张九龄在他心目中,也绝不会留下什么好印象。

然而去年张守珪是凯

旋而归,今年却大不一样——他手底下的平卢讨击使打了个大败仗,他是带那人入京请罪的。张九龄本就主张不事边功,这一次张守珪可不正好犯到了他的手里?而这正是上天赐予李林甫的机遇。

数日之后,听闻张守珪已经住进了东都的驿馆,李隆基越想越奇怪:“胜败乃兵家常事,且若是战败,张将军完全有权力就地军法处置,怎么这一次非要带着那人千里迢迢地赶过来,让我亲自给他治罪?”

所谓军法处置,便是直接杀了。

萧江沅虽擅奇谋,国家庶务也渐通,但对于军事,因为不曾研习也未能经历,始终一知半解,远不如李隆基明白。所以往往李隆基谈及军事之时,她都很少阐述己见,以免生误不过这世人的心思,她倒是能说上两句:“若是当时便军法处置了,那位平卢讨击使可就活不到现在了。”

“你是说,张将军舍不得杀那人?”

“目前看来,只有这个解释说得通。想必那位颇有些过人之处,很得张将军器重。张将军一时爱才,不忍杀之,见大家近年来甚是看重且宽容武将,便执意带那位进京来。与其说他们此次是请罪,不如说是……陷之死地然后生。”

“你还看了《孙子兵法》?”

李隆基讶然道。

“是臣那阿兄让臣看的,说是变化无穷,奇绝诡极,不单单可以用于战场。”

萧江沅一边说一边点头,对义兄杨

思勖的看法很是赞同。

“咱们这位杨大将军确实在战事上甚有天分,大器晚成还手不释卷,很好。”

夸奖完杨思勖,李隆基继续思考起张守珪来。他不喜欢被算计,特别是被臣子算计,“张将军嘛,他以为我会酌情处理,我便一定会了?一个初出茅庐的胡将而已,杀便杀了。我大唐开国以来,海纳百川,对唐人、胡人乃至各国遣唐使皆一视同仁,他们也愿意在我朝为官为将,死了一个,还怕找不出几个更好的将领出来?”

这一点李隆基所言不差。早在开元年间,位于大唐东方隔海相望的日本,就曾数度派遣唐使入唐,其中那位被李隆基赐名“晁衡”

的,还入了国子监学习,出师之后便进士及第,从此入朝为官。此时,他已是门下省左补阙。

这还只是文官中的一例,而大唐的将领中,也不乏骁勇善战的胡人。比如哥舒家族,从前是西突厥的别部,早年降服大唐之后,便世代居于大唐西北,为君主镇守一方。数年以后,这个家族还会出现一位唤为“哥舒翰”

的名将,与高丽人出身的大唐名将高仙芝遥相辉映。

在李隆基看来,所谓大国盛世,便该如此。无论是周边部落也好,附属国也罢,他们既然来了大唐的土地上生活,便都是大唐子民。他们若肯为大唐效忠,他便没什么不敢用的。他自信于大唐,也自信于自己的魅力与能

力,他愿意以最宽大的胸怀,去招揽一切可用之才。

话虽没错,可李隆基的意思却让萧江沅有些哭笑不得。当然李隆基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她早已习惯:“大家这便是在与臣子闹别扭了,因私废公可非明君所为,大家三思。”

“你放心,总归是要等我见到那人之后,再做决定。若真是人才,张将军对我耍心眼这件事,我也可以既往不咎。”

又过了几日,张守珪及平卢讨击使,便随常参官们觐见李隆基。

“臣张守珪叩见圣人,圣人万岁!”

余光见自己领来的这位败军之将竟然愣了神,俨然忘了行君臣之礼,张守珪连忙伸腿,朝着他的膝窝便是一踢——竟还没踢动他。

李隆基:“???”

萧江沅:“……”

众臣:“……”

怪只怪此人实在是太胖了,这还是因为行军而减了不少份量之后,张守珪不觉有些头疼,怒视过去——老子领你来见天子,是让你活命的,不是让你送命的,还不赶紧给老子跪下!

好在这胡将因张守珪一踢便醒过神来,慌忙向李隆基行礼。只是他本就痴肥,背后又捆绑着他的双手和荆条,动作起来甚是艰难,跪下时更重心不稳,磕头的同时竟直接匍匐到了地上!

即便如此,也没耽误他嚷嚷一般地大声向李隆基问好:“罪臣安禄山,叩见皇帝陛下,祝皇帝陛下江山永固,长乐无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