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科举考试场景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他想起了父亲对这位吏部尚书的评价:“看不懂。跟他同僚再长时间,也看不懂。朝堂上若有一百个裴延龄,倒也罢了,一百个裴延龄,定是互相啃噬,共残而尽。可他窦尧——一个就足够,兴许百年也只能出他这一个。不上也不下,不奸也不忠,有时痴呆愚钝,有时还发疯,但他就是一直能在那里,各种刀枪剑戟,斗完了,全部都倒塌下,唯他还在那里,干干净净,独善其身,不上也不下,不奸也不忠,有时痴呆愚钝,有时还发疯——看不懂,看不懂。”

日入五刻,天已经全部黑尽。江两鬓挺身上前,向窦尧报告了所谓“趁乱传义舞弊”

的八人。

“你意思是,这八个人,在适才火起的时候,趁乱传递,将自己写好的诗赋,给了其他的考生?”

窦尧一字字问道,眼睛锥一样咬在江两鬓身上。

“是。”

江两鬓沉喉回答。

“你怀疑他们是枪手?”

“是,入场替人作答的枪手。”

“你记住他们了?”

“是。”

“怎么记住的?”

江两鬓没有接上。

“火起的时候,全场大乱,胥吏和金吾卫都自救火,考生一个个纷窜,如此多人,如此混乱,你怎么记住的?”

窦尧继续发问,刀一样,把把刺向江两鬓要害。

又紧跟一问,直击心脏。

“你哪里人,口音很怪。”

江两鬓说的是洛阳正音的大唐官话。自从加入特案组、接到前哨任务,他就开始了这官话的学习。可惜时间有限,即便穿越过来后在吏部耳濡目染了好些时日,还是很不如意,说出来一口一千两百年后普通话和东北口音混杂的味道。

窦尧供职吏部多年,全唐的官吏几乎都跟他打过交道,一个人的官话对不对头,其中口音来自何处,一听就知道——但他听不出江两鬓的,难怪要起疑。

见此情状,另一边的李蓬蒿暗自担心:被窦尧盯上,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脱身的。这些人老于官场,但凡有些蹊跷,都不会轻易放过,何况这是科举。

正忐忑间,已听见江两鬓开口回答:“说到我这口音,贞元六年吏部流外铨,我偶然遇到前吏部尚书刘公;刘公当时听到我的官话,对我的口音倍感亲切,和我交谈了几句,并鼓励我顺利通过小选。可惜最后发挥失利,到底没能通过。但一直以来,还是感念他老人家的好意。”

这一席话听完,李蓬蒿登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句话里包含着丰富的意味。首先,这所谓“前吏部尚书刘公”

,指的就是窦尧的前任“刘滋”

。此人以门荫入仕,曾经担任谏官,贞元二年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的使职而成为宰相,声望很高,是个大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