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宋山山就近取材,先后尝试着酿米酒和玉米酒。
还好她自己手上有点小钱,不然光是酿酒要用的器具她都买不全。
因为时隔了好几年,又是她第一次全程都是自己上手去做,好多细节都没办法掌控。
前面酿出来的酒她都不太满意,后面又改进了好几次,才终于让她感到有点小时候喝的那味了。
因为她说要酿酒,宋长则两个人也纵着她,这方不大的小院里时常飘着酒香。
这个村子不大,四面八方都住着邻居。
一开始有人好奇地过来询问,出酒后宋山山就直接装了一小壶送给他们试喝。
相近的几家邻居多多少少都喝过她酿的酒,到后来宋山山再酿时,已经有人厚着脸皮上门来买了。
他们这个时代的人喝的酒大多都是“酿造酒”
,度数很低,喝几十杯都不一定能喝醉。
而宋山山做的是“蒸馏酒”
,度数高了许多,而且酒香醇厚。
许多人喝酒不就是为了追寻那种微醺和醉酒的感觉。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喝过宋山山酿的烈酒之后,哪里还喝得进去那种没什么度数的酒?
他们没什么大追求,只是在地里累了一天了,晚上回来就想喝一杯小酒。
再次闻到宋家小院里传出酒香,村里的老酒鬼就按捺不住了。
因为酒烈后劲足,那是越喝越上瘾。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邻村都有慕名来买的人。
对此,宋山山当然是喜闻乐见。
她酿酒本来就是为了挣钱的,现在有人主动求上门,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现在先在村里试试水,等到她把路数都摸清楚了,再到城里面开个专门卖酒的酒肆。
别的不说,她对自己的酒还是有自信的。
到时候酒肆开起来,爹娘有了事情做,忙起来就不会想东想西了。
养伤的这段日子,爹爹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失落和自责她都看在眼里。
她劝也劝过,到底没能消除他内心的郁结。
前前后后试了那么多次,宋山山也算是自成了一套酿酒手艺,待技术娴熟后,她就把酒的种类丰富起来。
这期间6晚容也一直在帮她。
宋山山知道,其实阿娘才是那个心中有郁结的人,爹爹顶多就是因为自己受伤了,从而帮不上家里的忙而感到愧疚。
而阿娘呢,心里有一扇门一直关着,她自己出不来,也不会让别人进去。
这事儿从她们被迫离开昭州的时候她就知道了,阿娘还留在一双儿子因她而死的阴影里呢。
担惊受怕惯了,才会一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六神无主。
那会儿王三找上门,她们不得不烧了屋子离开,6晚容就陷入了不停自责的心境里,一直觉得都是因为她才拖累了他们。
眼看着宋长则去码头给人当苦力,就连小小年纪的宋山山都有办法给家里挣钱,她却什么忙都帮不上,心里的自责便又增添了几分。
不过现在跟着宋山山学酿酒,每天忙前忙后的,生活变得很充实。
这种忙碌的生活,让她终于有自己也能为这个家出一份力的感觉。
心里的负担少了,心情也就好了。
在家养了两个多月,宋长则的腿伤也好得差不多了,可以出来走动,但是里面的骨头还没有好全,不能使力。
宋山山的酿酒大业他暂时帮不上忙,但是一个人在家里坐着也显得无聊。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收的那两个学生。
自从去码头做活之后,他在家待的时间少,只来得及教会他们认字。
虽然说让他们自己练了,也给了一些启蒙用的书让他们回去看,但是成果如何他还没有查验过。
正好趁着养伤,宋长则又重新当起了教书先生。
只可怜何齐何天,刚忙完家里的秋收,又过上了每天都要上课做作业的日子。
对何齐这种好学的来说还好,但是对于何天这种好动的人来说,让他一直安安静静地坐着练字简直就是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