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多亏了有他小姑姑。”
明乐近来忙着商量纪家的婚事还有哪儿来的小姑姑?谢敛正要再问,外头又传来一阵脚步声,大老远便听见男孩“咯咯”
地笑声,一阵风似的,转眼穿过了门厅的垂帘,卷进了暖和的屋子里。
五六岁的男孩还不及他半人高,手上拿这个风车,一溜小跑地进来,一头扎进谢谨怀里,将手上的风车举给她看:“娘,你瞧!风车!”
他一张脸冻得红扑扑的,像能掐出水来,一张嘴还有一阵白气,显然在外头玩疯了。
谢谨伸手将他抱在怀里,看着他手上的风车,笑着问道:“小姑姑今天带你去了哪儿?”
“是我带小姑姑出去玩。”
男孩不服气地纠正道,“小姑姑不认识路,都是我给她指的地方。”
谢谨还未应声,外头又有人走了进来,没好气道:“是指了地方,骗我带着他又往西市跑,为买个风车就差没在大街上打滚了。”
谢敛只感觉垂帘一掀,一阵寒风灌进来,不等他反应过来,那熟悉的声音就如同炸雷似的在他耳边炸开,轰得他脑子里嗡嗡响,就定在原地半晌不敢回头。
明宜冲着来人做了个鬼脸,这才看见今天屋里多了个人,忽然一下从谢谨怀里又跳了下来,一下子扑过去抱住了谢敛的腿:“小舅舅,你什么时候来的?”
来人的脚步似乎顿了顿,谢敛终于动了下脖子,转头映入眼帘的果然是记忆中那张明艳动人的脸。巴掌大的白净小脸上头一双猫儿似的眼睛,因为在寒风里吹得久了,秀挺小巧的鼻子冻得红彤彤的,两颊也像上了胭脂,更衬得那张脸朱唇皓齿、姿色风流。
“傍晚刚到。”
谢敛口中应着,眼睛却是紧盯着门边的人。
女子站在门边,与他目光对上了,冲他笑了笑,但见他依然看着自己,便似有些局促一般,转头去看其他人。好在谢谨很快站起来走到她身旁牵着她的手,走到谢敛跟前:“这是阿湛,你应当没有见过,她就是安伯母的女儿,自小跟着她外公长大,今冬外公过世便回家来了。”
谢敛下意识回头去看明和与明孺他们,却见他们皆低着头,十分自然似的,听谢谨同他介绍这个刚回来不久的女子。谢敛有一刻几乎要以为是自己认错了人,又忍不住回头看着眼前这位“明三小姐”
。她半张脸藏在夹领里头,露出那双眼睛黑黝黝的,察觉到他在看自己,便眯了下冲他弯一弯,复又垂下去。
谢谨对这屋里诡异的气氛一无所觉,又转头与身旁的人说,“这就是我弟弟谢敛,表字无咎,你就叫他……”
她一时犯了难,像也不知该叫她如何称呼。明乐在旁笑盈盈地接口道:“叫谢哥哥就是了,我从小就这么叫。”
她话里带着几分调侃,抬头别有深意的冲谢敛笑了笑,明孺闻言忙站起来说:“我叫师兄,阿湛,你也叫谢师兄就好了。”
“阿湛又不是你们九宗的弟子,如何就叫师兄了?”
谢谨笑着佯嗔了一句,转过头又说,“我看,你还是同明乐一样,就叫……”
“表哥。”
不等谢谨开口,明湛忙开口干脆地喊了一声。
谢敛一愣,神色有些古怪,倒是谢谨听了觉得也无不可,转头过来瞧着他。一屋子人望着站在门边的两人,过了半晌终于听他低低地应了一声:“嗯。”
他这一点头,所有人都像松了口气似的,谢谨拉着明湛在桌边坐下,又吩咐下人上菜。这顿饭谢敛用得心不在焉,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只偶尔余光看见另一边的人却是神色如常,言笑晏晏。
等用完饭,明和刚站起来,谢敛便也跟着站了起来,明和看他一眼,两人一前一后往书房走。明和自然知道他要问什么,刚出了后厅,路上不等他开口便率先说道:“阿湛是两个月前回来的,不过她来的时候便什么都不记得了。”
虽已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这句,谢敛心中还是不禁一沉。他涩声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和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两个月前,有个姑娘将她送了回来,当时她身体很弱,大概是因为一路长途跋涉,发着高烧,人也昏迷着。那姑娘给我们留了一份书信,将她交给我们之后,便离开了。”
两人走进明和的书房,他从柜子上取了一封信递给他。谢敛打开信,发现依然是夜息的笔迹,但这封信,显然比带给他的那封详细了许多。
信上简单交代了自安悦音过世之后,她便一直住在荒草乡。只是近来荒草乡出了内乱,她在内乱中受伤。如今,他荒草乡封乡,为她将来着想,派人送她回来,希望明家好生待她。
信中还写到她叫人用了如是闻,丢失了一部分记忆,若他们愿意认她回明家,可不告诉她这些年在荒草乡的过往,只叫她以为自己在明家长大;若他们不愿认她,待她伤好以后,可与她告知详情,到时她自能找到回乡的路。
谢敛将这封信看了几遍,许久没有说话,毫无疑问,明和自然是选择了前者。他本就觉得明家有愧于她,她失去了记忆,如果能将这些伤害过她的过往忘了,在明家重新开始,对他和明湛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谢敛将信递还:“你们是怎么对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