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出得早,便是他回得晚,又或是碰见之时,正好有别人在巷子里蹲守。
眼看到了礼部考核在即,他只好暂将此事搁置,潜心准备。
可谁曾想,考核那日,却炸开惊天之闻,使朝堂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
新科探花赵秀,在考核之时交了白卷。
后经审问,他竟诬告国子监司业,亦是身为此次科考考官的杜回,漏题作弊。
这怎么可能!胡煦在惊惧之中,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赵秀上告过后,杜回入狱,杜家被封禁,袁祖之被禁足于府中,楼云春被避嫌不得插手此案,所有礼部和国子监的官员,还有包括他在内的上榜考生,皆禁足于贡院接受审问。
局势一边倒。
以吏部、户部、御史台等为的士族官员,纷纷上奏要求礼部移交司考之权,使得士族与寒门针锋相对,将此次风浪越推越高。
而因他是袁祖之门生,被着重审问。
审问的官员,来来去去换了波,有的明里暗里威胁利诱,想让他说出对老师不利之言,有的让他坚持本心,不要被其动摇的。
他念及老师和几位先生对自己的种种点拨、教导,恨及这些阴谋诡计,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上表自己和考官们从未作弊。
几场审问下来,他精疲力竭,却不敢放松,直到等来要殿前重考之消息。
也是因此,他摸到了一丝圣心,更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殿前重考,他并不胆怯,反蓄起一腔孤勇。
真金不怕火炼,他胡煦是块金子,不是那瓦砾,自然不怕火淬。
此次重考,不仅关乎他的前程,更关乎老师和先生们的命运,他没有退路,只能前进,且只能赢。
金殿外,他看见了楼云春和楼敬,越从容笃定。
他并非一个人孤军奋战。
金殿之上,圣人面前,胡煦心无旁骛,沉着冷静。
可巧,此次所试之题,正是他先前所疑之惑。
他总袁祖之所教之本心,楼云春提点之共鸣,宋樆所言之盼头,芸芸众生所忙之生计,挥就成一篇疏议,封卷上表。
最终,得到圣人嘉奖,于殿前再次被钦点为状元。
他赢了。
这一刻,他不负十五载寒窗,不负先生之教诲,不负父母之期盼,不负朋友之提点。
复考过后,除赵秀之外,其余上榜士子的名次皆波动无几。
他们皆是真才实学之辈。
因此可证明,考官们并未作弊。
局势调转,除杜回与赵秀之外,礼部与国子监众官员,还有其余士子皆被摒除嫌疑。
但吏部与户部众人并不干休,于殿前向圣人施压,意图定死杜回的罪名,并借礼部失察为由,鼓动众臣上奏将交礼部司考之权移交于吏部。
好在胡煦与楼云春还有礼部诸官员据理力争,并未让其得逞。
杜回之判决,将由圣人与三司裁断后,于两日后宣布。
袁祖之解除圈禁,官复原职,只是被罚了半年的俸禄。
此次危局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退朝之后,圣人单独召见,胡煦心头这才忐忑起来,跟着尚书令前往内廷。
拜见后,圣人先问了他一个问题:何为公正?
这显然是另附考题了。
胡煦胸中涛浪未平,却也不敢太放肆,思忖片刻后,以乾坤君民而引论之。
“回陛下,臣以为,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公与平者为国之基址也。
乾道之公平,在于以日月星辰、四时节气、生死伦常,照应万物。
坤道之公平,在于因地制宜,如江海生鱼贝,山6长草木,万类生万俗。
国之公平,在于律制。律制公平,则各道顺畅,律制偏废,则冤错丛生。
君之公平,在于持正,持正则清,清而后明,明而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