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红楼宝珠 > 第38章(第2页)

第38章(第2页)

阴阳错位都颠倒了位置,

这世道真是失常大变。

屈原问:为什麽昔日的芳草,现在变成了艾蒿?

他在朝堂也穿上香草编织的衣服,种了许多兰蕙,但是却发现这些芳草在逐渐变质。于是他感叹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大家都拚命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于是他穿回了芙蓉和荷叶制成的衣裳。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第十七回大观园初建成,贾政带宝玉以及衆清客游园题对额时,宝玉说出蘅芜院里的香草就是“《离蚤》,《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

在清客题联后,宝玉点明:“此处并没有什麽兰麝、明月、洲渚之类。”

在蘅芜苑,贾政说:“此轩中煮茶操琴,不必再焚名香矣。”

此处脂批说,与前面潇湘馆的月下读书,稻香村的归农之意,“此处的操琴煮茶,断语皆妙”

意思这些话都是对这些住处的“断语”

,蘅芜苑操琴,直指宝钗是琵琶,琴也。

黛玉爱荷花,不仅花签是荷花,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游到荇叶渚,宝玉要将荷叶拔去,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所以蘅芜院香草,和黛玉的花签“芙蓉生在秋江上”

,皆在影射屈原。

屈原第二次遭放逐来到桃江定居,在桃江住了长达十余年之久,桃江可以说是屈原的第二故乡。

据说当年屈原见两岸桃树成林,花开烂漫,就给江水取名“桃花江”

桃江是南竹之乡,屈原在《九歌山鬼》描述桃江满山青竹的景色: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在桃花江畔有一座凤凰山,屈原曾在山上写过传世名篇《天问》,所以山上曾建有天问阁,现阁已倒塌。

《庄子》中说: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之果实)不食,非醴泉(甜美的泉水)不饮”

黛玉在大观园居住的潇湘馆,有宝玉所提匾额:“有凤来仪”

里面有“千百竽翠竹遮映,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

第十七回脂批写道:此方可为颦儿之居。

宝玉在此处题诗: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黛玉在第七十回重建桃花社时,作《桃花行》,中有一句“泪干春尽花憔悴”

《渔父》中写屈原準备投江自尽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预示颦儿此时已现投水自尽之像。

黛玉做《五美吟》,第一首西施写的就是她自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