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明朝女人平均身高 > 第48节(第1页)

第48节(第1页)

第86章最快活

电视里正在播放古装电视剧,穿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的古装人物在田地里劳作,在农家院子里生活,正在读中学的孙红棉却看的目不转睛。李翠莲有些奇怪,问道:“你不是不喜欢看古装剧吗?你们爱那什么……玄幻,高来高去,打来打去的。”

李翠莲心里知嘀咕,她真是不理解年轻小女孩儿的思想,总说古装正剧沉闷,难道那些飞天遁地很有意思吗?

“哦,这个《百合花开》是我们老师推荐看的,说里面的服化道具都是正宗的明朝服饰,而且这个故事是真实改变的。明朝的南霄子写在她的杂文集里,我们刚好学到其中一篇,老师当成课外作业让我们看的。”

孙红棉解释道。

“是吗?这是古人写的?南霄子是谁?很出名吧?你们还要学他的文章?”

难得女儿愿意和自己多说话,李翠莲挤到沙发上,连连问道。

刚好插播广告,孙红棉道:“哦,南霄子啊,就是写《有天知》的那个南霄子,语文课本上都有她写的文章,是明朝著名的道士和医学家,传说还给嘉靖皇帝献过药。咱们现在的老字号庆余堂就是她创办的,还有你不是喜欢用丰年膏吗?几块钱一盒,又便宜又好用,那是庆丰堂生产的。”

“我就说,还是国货老字号管用,你们小年轻就知道什么国外的这好那好,好什么啊!老祖宗都说了,道法自然,是化学元素自然,还是自然界里的那些植物动物自然。中医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你们就是不知道珍惜。”

李翠莲对这个深有感触,现在的化妆品、护肤品动则成百上千,哪里是他们老百姓能用的。还是国货好,十块钱一盒的膏就能用一整个冬天,滋润不油腻,比国外的牌子货好。

“那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不好?”

孙红棉翻白眼,她很惊奇在她眼中的家庭妇女居然很有学问的样子,问道:“不过妈,你居然知道道法自然?”

“那是!”

李翠莲骄傲的挺起胸膛,电视里的故事她不知道,可传统国学,那是印在国人骨子里的记忆。看到灾难说一句“造孽”

的,那是佛教徒,看到坏人坏事骂一句“天打五雷轰”

的,那是信道教的。或者你什么都不信,但总会脱口而出说出一些看似平常,细究很有渊源的话来,这是血脉基因。

难得和女儿交流,李翠莲赶紧问道:“你和我说说这讲的什么故事,还是古人写的咧!”

“不是说了嘛,南霄子是个医学家,出身在杭州,过了三十岁之后就开始在国内游历,嗯,可能还到过当时的国内,现在的国外吧,管她呢,反正就是走过很多地方。她是官宦人家出身,有钱有闲的,又开了药铺,就在全国各地收集药方、改良药材种植技术。为了不像前辈华佗那么倒霉,南霄子在离开杭州之前先写了一部药典记录自己行医十多年的经验,托给家里人。她说怕自己出门在外遇险,一生心血付诸东流。后来她没遇到危险,药典十年一修,一共修改了五次,一直到她八十岁的时候,才最后定稿。就是那个著名的《自在南霄药典》。”

李翠莲一拍大腿,“你说的是南霄仙姑啊!这我知道,咱们庙会的时候不是有仙姑赠药吗?去年就是楼上小雪选上了仙姑,庙会的时候穿着古装衣服游街发膏药。”

孙红棉直翻白眼,那叫游街吗?

“然后呢,这电视剧还是她写的啊!”

李翠莲又问道。

“不是,是根据她些的一个故事改编的。”

孙红棉轻声讲起了那个故事。

“当时庆余堂需要大量百合做药材,南霄子游历了国内很多地方都定不下来,后来游历到兰州,发现这里特别适合种百合,而且很多百姓家里也靠种百合生活。她在游记里都说了,国内宜兴、邵阳、湖州、兰州是国内最好的四大百合产地,南方百合味苦,更适合入药,更挺符合他们庆余堂的要求。兰州百合味道甜,更适合用来吃。可是南霄子在兰州遇到了这个故事,特别感动,就把药材基地选在了这里。”

“我上次和同学一起去兰州,那里还有南霄子的塑像呢。百合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当时还吃过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炖鸡和百合甜羹,真的特别好吃。我不是还带了一些干百合回来吗?妈你没看到吗?”

“看到了,咱们这儿又没有吃百合的习惯,既然你说这么好,明天早上煮粥的时候我就多放点。”

李翠莲催促道:“说了半天还没说南霄仙姑写的电视剧是什么呢!”

孙红棉又要忍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的,人家一个明朝道士怎么会写电视剧,都说了是根据她的故事改编的,改编的!

“兰州有一户人家姓张,以种植百合为生。他们原本是普通农户家庭,没什么特别的,南霄子游历到哪里住在他们家。张家已经是四世同堂了,祖父祖母这一辈相濡以沫,扶持到老,七十多岁的人也闲不住,老两口经常结伴出门摘百合花。回来之后祖母就把花瓣摘下来凉拌,祖父就去蒸百合,最适合他们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家里有儿媳、孙媳照顾,两个老人却更愿意彼此照顾。南霄子说‘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他们家一大家子人都是一夫一妻,相互扶持。张家有妻子不能生孩子的,也不会休妻、不会纳妾,只从兄弟那里过继。一家子和和睦睦,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明朝,一夫一妻多妾制,很多男人都纳妾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