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牌匾放好,盖好了,王荣梅感觉像是终于完成了任务似的,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下午,等人们都去上工后,王荣梅和老伴又套上驴车,车上拉着那两箱鸡蛋赶往县城。那种夹道欢送的场面两人有点受不了,只能尽量避开人多的时候再出门。
在经过药王庙时,还特意又看了看那里的一片狼藉,两个石狮子侧倒在一边,大门东倒西歪,迎门上光秃秃的一片,好像在无声地倾诉着自己的遭遇。
在药王庙对面,是一个垒砌的大土台子,那里是每逢庙会时最热闹的地方,人们在那里搭台唱戏,看戏的人总是乌泱泱地挤满了台前的广场,往昔满街摆摊卖药材的商铺和摊点,寻医问药的热闹场面也一去不复返,现在,就只有一片冷清。
王荣梅坐在驴车上,静静地看着这座坐东朝西的巨大建筑,在阳光下散着它独有的光芒,风带来旗杆上风铃悠扬的叮铃声,轻轻地传到了耳边,像是在呢喃的说着什么。
看着渐渐远去的建筑,王荣梅心中陡然一痛,自己经历着自己重活的人生,而它呢,这座经历了上千年的庙宇,不也和她一样,在经历着它的人生,静看花开花落,静看生老病死,静看喜怒哀乐,静看时代的变迁,静看社会的兴盛繁荣。
王荣梅被自己的情绪左右着,一下子沉了下去,感觉自己就像那庙宇一样,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一生,做着一些曾经做过的事,却只能看而不能说。
张老汉赶着驴车,一直走,一直走,等着老婆子话,等着老婆子指挥。
可是过了衙门口,又过两个路口,眼看着就要出城了,老婆子还不说话,终于等不及了。他伸手拉住王荣梅的衣服“哎,老婆子,咱们往哪送?快出城了。”
张老汉的提醒,终于让王荣梅回了神,努力打起精神,她四处看了看,都是一些低矮的土坯房,和村里并没有什么区别。
王荣梅也不知道这里是哪里,便下车去问几个坐在路边晒太阳的老头儿和老太太。
“老哥,老姐,我打听下这边的供销社在哪儿啊?您几位知道吗?”
“你问供销社呀,你一直往前走,没路后往东转,到了路口再往北转,沿着马路大概走十几分钟就能到。”
一位热情的老人给他们指路。
当他们沿着马路寻寻觅觅的时候,在离他们不是很远的地方,有一辆吉普车正停在路边一家供销社门口,车旁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骂咧咧“妈的,这都跑了一路了,也没看到几个鸡蛋。”
另一个人安抚着“反正都跑这么远了,再跑几家吧,实在找不到再说。”
“怎么再说?为了给战士们补充营养,司令下了死命令,必须找到!”
说着,这个人吐掉嘴里的烟屁股,狠狠地在地上踩了踩。
年轻一些的叫李钊,是守卫京都安全保卫司一营营长的警卫员,另一个年龄大些的叫王明启,是一营的连长,这次是临时受命为营里战士们找鸡蛋补充物资。。
两个人上了车,向着王荣梅所在的方向开来。
万荣梅夫妇终于找到了,看到路边一排三间的青砖大瓦房,大门一侧挂着“桥北供销社”
的牌子,门头上一颗闪闪的红五星特别显眼。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做为滋补品的鸡蛋非常受欢迎,没有意外的两筐鸡蛋顺利的卖了出去。
王荣梅高兴地拿着钱往外走,就迎面碰上了两个穿军装的人,侧身让过后,她不以为意的走了出来。
后面传出的声音让王荣梅一愣。
“你们这儿有鸡蛋吗?
“有啊!要多少?”
“啊,有鸡蛋!太好了,有多少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