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川省各地就盛产井盐,无论是遂安县或其它地方的各个盐场,都有不远千里来到此地求财的外地商人。
其中,又数关陕商人为最多,当地人一般都称他们为“西客”
。
关陕商人凭着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往来于川省内外,他们将川省出产的茶叶或砖盐贩卖到北地边疆,又将大漠草原生产的皮裘和马匹等转运到内地,靠赚取中间差价获得丰厚的利润。
关陕商人毕竟是行商,纵然有富可敌国的财力,但也不敢轻易得罪当地人,以免给自己带来无妄之灾。
因此,他们在开凿盐井的时候,往往要和一些当地人合资修建,用利益将自己和当地人联系起来,达到共同财的目的。
福禄堰盐场最大的盐灶名叫“燊井灶”
,因盐灶附近能开采出地下的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燃烧散的热源来煎盐而得名。
燊井灶共有二九一十八口盐井,所处的位置在青莲溪北岸,而那一片土地一直属于仁里镇郑孝廉家的产业。
在很多年前,郑家就和渭河南岸孝义镇的柴家达成协议,由两家共同持有相应的股份,即:
郑家以自己家的土地盐脉资源入股,而柴家则以开凿盐井的所有花销入股,由柴家派出的掌柜负责日常经营,而两位东家则在家坐享盐利。
郑家和柴家在长达几十年的合作中,很少闹出矛盾纠纷,对待盐工也非常仁慈宽厚。
因此,福禄堰一带就聚集了一帮,愿意为燊井灶出工和出力的盐井工人。
最开始,山匠爷正是看中了郑孝廉和郝掌柜的人品,才主动加入燊井灶当上山匠师傅的。
后来,福禄堰那些本地的小灶户看着眼红,就老是挑刺找山匠爷的麻烦。
山匠爷为了不得罪当地的一些熟脸孔,他就从燊井灶上退了出来。
山匠爷为各家各户提供服务,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跑山匠”
。
除了燊井灶,山匠爷为赵元同的六顺灶出力也较多,而对于其余的小灶户,他都是在遇到事故井的时候,才过去帮忙修一下。
赵家的六顺灶,它统共有十二口盐井,位于青莲溪南岸,那一片土地属于福禄堰几位自耕农的产业。
六顺灶和燊井灶的参股方式一样,赵家提供开凿盐井的资金,而几位自耕农拿自己土地下的盐卤入股。
唯一不同的是,六顺灶基本上算是一个本地人自己全资开凿出来的盐井。
******
那一次,山匠爷答应为赵元同开凿新井,又被赵元同羞辱戏耍了之后,山匠爷对赵元同的言而无信感到愤怒,他决定惩罚赵元同一下。
于是,便出现了六顺灶工棚大院,即“易”
走酒肉的一幕。
让山匠爷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招来了更为惨痛的报复,幸好有青莲子等道友及时出手相救,这才挽回了一条性命。
在医治伤病期间,山匠爷呆在草庵堂里,每天闻着中药味儿就浑身不自在,他觉得还是闻着山上的青草野花香,最能让自己舒服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