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在众人的扶持中,终于结束了,59年也这样悄然划过,不过过年的时候却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条件好的能吃上顿白面,条件差的就指望能吃顿饱饭,吃肉那就是一个奢望了。
6o年中旬,熊国彻底撤回所有专家和工作人员,灾情更严重了。
“妈,我好饿,能不能吃一点点心”
梁建文问道
“不行,那点心是给你爸补身体的,你自己每个月也是有定量的,都吃完了就饿着。”
李彩英抱着小儿子说道
梁建文今年13岁,上初一。他每个月有24斤的粮食定量,如果是现在肯定够,因为有很多水果零食,还有大量的肉食补充。据有关单位统计,京都年人均肉食消费是八两半,平均每个月还不到一两,是历年以来最低的。当时,名义上京都市民一个月能供应二两肉,但根本买不着。常常几个月吃不上肉,肚子里没油水,人就吃得多,中学生一天一斤粮食根本不够吃。
所以每天梁建文研究最多的事就是怎么样能不饿肚子。
比如一日三餐,他分为早上吃三两,中午吃四两,晚上吃三两。
还有每次吃饭总是很快,狼吞虎咽,几分钟就结束了。吃得快才有充填感,胃突然盛进一堆食物肯定比渐渐往里填更有吃了东西的感觉。
或者每天三顿都喝粥,不吃干。
这些都是他对付饥饿的小技巧。但是无论怎么吃,还是感觉到饥饿,他甚至幻想能在路上捡到粮票。
但是这个时候大家都饿的眼冒金星,那有粮票还不是当亲娘一样的保存着,哪里轮到他去捡。如果谁弄丢了粮票,恐怕会想自-杀,这个事情梁建文也是听说过的。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扎紧自己的裤腰带,多喝水,这样就感觉不到那么饿了。
“咚、咚、咚”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梁建文马上跑去开门,希望是父亲回来了,这样就能在父亲吃点心的时候,可以讨要一块点心祭祭五脏庙。
“哎呀,卫军哥,我可想死你了。”
梁建文打开门大叫道
来人正是李卫军,而梁建文就是梁兴国的儿子,李彩英是梁兴国的爱人。
李卫军拿着一个破麻袋,四周看了看没人,才走了进来关上门。
自从灾情严重起来以后,因为轧钢厂的领导的粮食定量还没有车间工人高,所以他们最先扛不住。
虽然轧钢厂有农场在,那也只是比其他的厂要幸福一点,中午能吃上一顿饱饭。但是家里人就顶不住了呀,又不能从轧钢厂带粮食回家,在这敏感的时期,盯着的人太多了。就连李卫军出门的时候,都只是夹一个空的破麻袋,但是到了目标地点,空麻袋里又多出东西了而已。
“卫军,你怎么来了?”
李彩英问道
“李婶,十斤高粱面和一只兔子,给你放这里了,趁没人看见,我得赶紧走。”
李卫军说道
“卫军,你快拿走,上次你就给送了一次了,这次说什么,我都不能要了。”
李彩英抱着小儿子,站起来说道
“李婶,你这刚生孩子,得补充营养,再说了没有梁叔就没有我李卫军的今天,什么都不要说了,梁叔回来,我也是这话。”
李卫军
说完李卫军又从口袋掏了一把糖果塞给梁建文,拍着他肩膀说道:“在家好好照顾你妈和弟弟,有空我再来看你。”
“知道了,卫军哥。”
梁建文说完迫不及待的撒开一个糖果,含到嘴里。还是糖果好呀,吃着就有饱腹感。
李卫军说完又夹起自己的破麻袋,一路贼头贼脑的溜了出去。
随着灾情的进一步严重,上级指示宣传吃代食用食品。为了解决吃的问题,人们开始吃榆树叶,榆树皮,挖草根,吃野菜,抓麻雀,反正一切能吃的都被利用上了。还有些孤儿院福利院实在没有生存能力的,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送到蒙古,东北等地方讨一条生路。
在这危急的时刻,上级领导想出了一条应急之计:从国外进口白糖,面粉,在国内城市市场上供应一些高价的点心和糖果,开放一些高价饭馆,有要求的开放一些自由市场。
但是现在大街上哪里还有人卖东西,就剩几个蹲那儿卖花生核桃仁的。
供销社食品柜台,后面货架上空空如也,放着不少空的食品盒和糖果盒。柜台里面放了一些糖果和点心,旁边贴着一张引人注目的标签“非卖品”
。这个就是用来装点门面,应付检查的吧。
菜市场里面,鱼肉鸡鸭全无,早在肉食公司那一关就被分配干净了。蔬菜也是少的可怜,限量供应。人们现在饭桌上主菜,就是各种咸菜,酱豆子。
李卫军骑着车刚出胡同口,就看到一个5-6岁小男孩,蜷缩在墙角。哎,这看到了,不能不管,上前去摇了摇小男孩。
“喂,醒醒,醒醒,你怎么。”
李卫军说道
小男孩感觉到有人在摇他,迷茫的睁开眼看向李卫军,嘴里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