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刚。
范书记看着那名字直咬牙。
这小子,该杀了。
当初写匿名信的,就是他。
场里的领导早都心知肚明了。一到到晚的钻营着想往上爬,写那举报信,就是想着如果有场里领导被撤职,他就有机会往上走了。这年头儿,只要把良心喂给狗,放弃底线,想上位,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初那事儿没成,他就知道两位领导的厉害了。再加上沈望山的下场做例子,之前相当长时间里面,他都没敢在做小动作。
一直到投票选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万刚的心又热起来了。
本来,以他那人缘儿,是万万选不上的。说句不好听的,可能连一票他都得不着。看着跟谁都好,实际跟谁都不交心,又没啥突出的成绩,靠着媳妇儿得了单独的院子住,还不跟知青们同住,谁选他干什么呀。
但是他耍阴招儿啊。
知青们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彼此也都熟悉了。之前也说过,能来光荣农场的,大部分都是成分不好的。他就挨着个儿的威胁人家,不选他,就往上举报。
为啥范书记一看他名字就恨不得宰了这小子,还不就是因为他这种下做的手段,让他们这些个当过兵的人最看不上了嘛。那上战场的时候,谁要是摊上这么一个战友,那真就是百死无生了。
偏偏他都是避着人,一个一个的威胁的,那些个孩子,本来就活得小心翼翼,被欺负都不敢出声的,都不敢找领导。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几十号人,就算没人直说,那风声也必然能传出去的。
范书记管了半辈子的人事,做了半辈子的思想工作了,他能收不到风吗?他都知道了,其他领导能不知道吗?
“呵呵,给他报上,我看他能不能走得了。”
赵场长咬着牙说的话。
“其实我看让他走了也好,有这么个人在,咱们也跟着闹心。”
妇女主任于大姐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不行。这样儿的人去了大学,有了地位,祸害更大。咱们要是把他放走了,那不是放虎归山吗?得有多少无辜的人被他给害了。”
保卫科长不同意,对于当过兵的他来说,万刚这样的,就跟当年那些个二鬼子汉奸是一路货色,专门坑自己人。
“是。不能助长了这种风气。”
工程科长也是这个意见。
少数服从多数,最后还是把敌人放在自家眼皮子底下亲自动手收拾的意见占了上风。
至于怎么操作,那就是两位领导的事情了。
那赵场长跟范书记是怎么操作的呢?
第二天,宣传栏上公布了农场推荐大学生的最终名单。李小川、万刚。
名单确定之后,场里就按照正常的程度,跟林场的人选一起报上去了。接下来就是等着上面审核,之后再往上报,确定由分配到哪一所大学,然后就等着收通知书就行了。一般这种报上去的名单,都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李家从祖上算,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下子,可算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已经做了马场场长的老李也不管什么封建不封建的那一套的,特意请了半个月的假,带着李小川回了一趟山东老家。他是早家当兵退伍之后分到农场的,正从把老娘和老婆孩子接过来之后,都多少年没回去了。这回儿子要上大学了,特意回去上坟,这么光宗耀祖的事儿,必须得告诉祖宗啊。
万刚跟李敏慧两口子,也都抖起来了。李敏慧原来那鼻孔就冲着天,这会儿,就更低不下来了,让人看着,都怕她把腰闪了。也不干活儿了,之前虽然当上了养猪厂的厂长,也还跟着干活儿的。这会儿是一点活儿也不干了,每天插着腰站在猪厂的院子里指点江山。连刘副厂长都指派上了。以前有几个嫂子,因为看不上她的作派,私下里嘀咕过她,结婚这么长时间怀上孩子啥的,之前还当没听见忍着。这会儿也不忍着了,给那几个嫂子专派些重活儿脏活儿。
万刚呢,是极力想要压制住心里的兴奋,想要表现得淡然一点儿,可哪里能忍住呢。再加上高明得了赵场长和范书记的交代,带着男知青们,可着劲儿的给他带高帽,卯足力气往天上捧他。把人给捧得,已经飘起来了。同年的知青们还嚷嚷着让他请客,必须请客。
请。
两口子拿出了一大半的积蓄来,他们自家园子里的菜不够用,就跟园子大,菜吃不完的人家买。还借着李敏慧就是厂长的利,买了一头猪,又到马场买了两只羊杀了,万刚还招呼了十几个男知青一起到江里打了二三百斤的鱼回来。
农场里的工人太多,都请也请不起。就请了养猪厂的工人,还有农场的领导。再就是知青们了。
领导们那天都没去,可能是凑巧,不是出差的,就是去开会的,要么就是出门办事儿的。反正是都没在家,就保卫科长在家呢,又没请人家。农场这地界吧,除了野兽偶尔下山,就不存在啥安全隐患,保卫科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摆设。两口子平常也没把保卫科长当场领导过,用不着嘛!
养猪场的工人和知青们就无所谓了,能到的都到了,有人请客,不吃白不吃嘛!大鱼大肉的,平常可吃不到这么好的席面,都是敞开了肚皮的吃。
客也请完了。
工作也都交接完了。
其实万刚也没啥具体的工作。他就是司机班的普通司机,跟其他十几个人一样,用车的时候,就开车。不用车的时候,愿意干就干点儿零活儿,不干也没人说啥。
连李敏慧都把工作交接出去了,人家说了,他们当家的毕了业就是干部了,肯定不会回这大山沟沟里的,肯定留在大城市当大领导了。她是家属,肯定得跟着一起的。有那问的,说那领导夫人得陪着,他这才上大学,还不是领导呢,您陪着干啥去啊?没听说上学还让带家属的呀?人家理由可充分呢,说了,她又不是陪着上学,是去做好后勤工作,不能让未来的领导有任何后顾之悠。说白了,就是想一起回着回城呗。虽然学校还没有定下来吧,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听了谁的消息,不是清华就是北大了,那可就能回京城了。要不然她还一定非得回去呢。
也就是七月末吧,两口子行李啥的都收拾好了。正常来说,九月份学校才开学,通知书晚的能拖到八月末去。特别是农场这种偏僻的地方,信件来的都慢。
行李都收拾了,活儿也都交接了,通知书还没来,咋办呢。
走,先回家。通知书来了直接就上学了,还少得折腾了。
走的时候,万刚还特意找了范书记,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场里一接到通知书就给他打电报。
行行行,走吧走吧。
两位领导还特意破了例,派高司机开着场里的吉普车送他们两口子去的火车站。
当初参加会议的其他领导们就纳闷啊,明明说好了不放人的吗?怎么又把人送走了呢?一个个的找范书记要问了究竟,都让书记一句不是还没开学呢吗给打回来了。
那就等着看吧!
八月中,通知书还没有等来之前,到是李英的妈,调到江湾屯了。也是几经辗转,先是从原来单位,下放到东北的某个劳改农场,之后又再下放到地方,到了富强县,县里又给分配到了江湾屯。
一起分配过来的,还有二十位反动学术权威。都是京城各大学还有研究所的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