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饭,柳爻卿又打包了一份草莓千层,带回去给笋哥儿。
这段日子笋哥儿特别忙,大学课程是由简入繁的,一开始还算比较简单,笋哥儿能跟上课程,但两三个月过去,期中考试过去,课程逐渐变得比较难,笋哥儿就有点跟不上了。
尤其是一些成语,古文化,还有作诗、作文章,跟古代文化有关的,笋哥儿几乎是两眼一抹黑。
拿到草莓千层,笋哥儿很高兴,顶着两个黑眼圈开心的吃。
柳爻卿看了眼有点忍俊不禁道:“笋哥儿也别太着急了,实在不行你多选一些选修课,毛笔字、书画欣赏等等,也足够的。这些作诗有关的必修课,我都应付不过来。”
大秦对古代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当好,几百上千年传承下来,这些文化一直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来的都是好东西,所以……都是必修课。
从小学开始,就强制被古诗、古文,等到中学,就要学会解析这些古诗、古文,等到大学,就得学会自己创造了。
曾经有教育学家呼吁过,认为对于现代文化来说,这些东西只需要了解,完全没必要强制学习,想要废除大学里的相关课程。
然而很快被其他人喷了回去,“古代生活环境并不是很好,他们都能不断学习,凭什么我们吃的好穿的好,学习能力却落后了?”
最初不是人人都能念书,只是识字而已,不过慢慢的,农户家的孩子也开始念书,历史上出过许多名臣和惊才绝艳的才子。
这些一直都是大秦引以为傲的存在,就算是现代,也有这样的人物出现,曾经还去国际场合演讲过,带起一阵的学习古文风潮。
曾经也有人问过柳爻卿,这类相关课程要不要废除。
他当时的回答是:“不该废除,至少现在不应该。”
大学课程虽然严格,但真要是没这方面的天赋,学校也不会为难。对于学生的课程,学校方面并没有硬性规定,很是灵活。
吃完了草莓千层,笋哥儿开始喃喃自语的背古诗了。
“笋哥儿,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联想,了解那时候的环境,这样等你自己写的时候,这种感觉会不知不觉的帮助你。”
柳爻卿忍不住指点,“像这首,是何硕的千古绝句。”
“当年何硕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大学士,在读书人中声望很高,跟皇帝的关系也不错。而他比较接地气,经常去一些村里看看,体验生活,写出来的诗句大部分都跟这个有关。这首诗是何硕感慨有户人家没有汉子,孩子都是哥儿,下地干活太辛苦的事情。”
哥儿天生纤细,力气也小,当然这只是说的大部分哥儿,也有的哥儿天生力大无穷,比汉子的力气都大,但这只是小部分人。
明白语境之后,笋哥儿果然理解的快,背地也快了。
而关于这首诗,其实还有后续的。
野史记载,当年何硕感慨完这件事,因为写出来的诗句朗朗上口,而且是关于民生的,那时候的书生就喜欢关注民生刷存在感,于是就紧跟着也写了诗,只是名气不如何硕而已。
网上还有一些相关调侃,有些探索历史的综艺节目也喜欢说这件事,专家们总喜欢说说何硕在当时应当就是大明星。
大明星做了什么,小明星和粉丝们总喜欢模仿,于是就出现了这一系列的诗句。
而诗句所表述的内容,能让现代人更好的了解当时的境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再加上史记、野史,以及当时传下来的文章等等,大家便能推测出当时的真正的历史环境面貌。
何硕诗里描写的是一家穷苦夫妻,生出来的孩子全都是哥儿,每天下地干活都很辛苦,哥儿们力气小,天天蹲在地里,晒得黑瘦黑瘦的,干的活却又不多。
后来便有书生紧跟着作诗,文采和名气自然比不上何硕,但是那场面却十分鲜活。
说的是那户人家有个叫真哥儿的,天然的就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胆子大,当时丹县刚刚建起来,还在招工。
而按照历史记载,丹县是建在一片不毛之地上面的,当时周围的农户都不敢靠近,觉得那块地方既然寸草不生,动物灭绝,人若是去了,肯定也会没命。
但是真哥儿觉得自己快要活不下去了,去丹县做工给的工钱多,还管饭,他便豁出去,大着胆子去了。
当时的具体细节没传下来,不过后来却有记载,真哥儿一路成为管事,最后还到了临海,甚至是成为过总管事。
可以说当时真哥儿家里可能真的要活不下去,而因为真哥儿的改变,连带着他那些兄弟也都陆陆续续的出来做工,让这家人不但活了下来,还活的相当好。
“当时的机会多的数不胜数,只有勇于改变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若是真哥儿不敢去,那么他们家只会穷一辈子。”
“有了真哥儿最初的改变,最终他才能成为大管事,传下来的一些先进管理改变,在企业管理中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