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娥这么口渴,是因为她和吕秀英已经一刻不停地说了半个小时的话,而且基本上都是她在说,吕秀英在听。
两个人在说的,是陈冬青家里的教育经。
吕秀英听得目瞪口呆,可以说,就在刚才的半个小时里,吕秀英的人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她以前根本不知道,原来解放路小学有很多学生都在外面上课外班!
吕秀英对教育孩子的认知,还停留在给孩子交学费这个阶段。她觉得读书就是孩子自己的事,能不能读出来,全看孩子自己,当然好老师也很重要。
孩子要是能读出来,读到高中、大学,她都掏钱供。
孩子要是读不出来,那就说明不是读书的那块料,那还能怎么办?早点找个工作开始上班呗。
吕秀英平常在棉纺厂大院里接触到的人们,基本上都和她的想法差不多。孩子会读书自然是好事,砸锅卖铁也要供,要是没什么读书的天赋,那就想办法在棉纺厂里捧个铁饭碗。
棉二代进厂总是容易些,最不济还能顶替呢,爸妈早点退下来,把位子给孩子顶。
然而王月娥在教育上,是截然不同的想法。
“家长在读书上起到的作用,比老师要大得多!”
“靠孩子自己?这么点的孩子知道什么?每天只知道傻吃傻玩,当然得靠家长规划和监督!”
王月娥给吕秀英举了田晓菲的例子。
田晓菲现在是陈冬青的偶像。
田晓菲的家长,也是陈冬青一家的偶像。
“十三岁,从天津十三中学直升北大!”
“今年才刚十七岁,就要从北大毕业了!”
王月娥提起田晓菲,两眼直冒光,吕秀英第一次见到王月娥这个样子。
王月娥在文兰书店里继续讲田晓菲的事迹,那叫一个滔滔不绝。沈芸和郭老板全都被吸引住了,沈芸手上干活的动作虽然没停,但是明显慢了很多。
郭老板干脆也搬了一把椅子过来,认真听王月娥传授经验。郭老板自己也有一个女儿,女儿今年读中学,成绩不好不坏,恐怕考不上大学。
“十三岁上北大的天才”
,这个话题对郭老板有着十足的吸引力。虽然他家闺女已经超过十三岁了,他也不求自家闺女能上北大,但要是学到一两分,能让自家闺女上个大学也好啊!
王月娥说道:“孩子天才肯定是天才,但是光靠孩子天才肯定是不够的,家长在其中付出了很多。”
“就算有个天才孩子生在我们家里,家长什么都不管,能十三岁上北大吗?”
吕秀英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答案自然是不能。
不管林跃飞是天才,还是林笑是天才……好吧,自家的孩子哪个看起来都和天才没有一毛钱关系……但她还是可以假设一下!
假设自家孩子是天才,十三岁的时候肯定按部就班地刚小学毕业升初中,吕秀英连给孩子跳级的念头都没动过,怎么可能把十三岁的孩子送进大学?
王月娥看到吕秀英和郭老板的神色,知道他们都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满意点头:“也不是要拔苗助长,但是孩子需要家长在前头拉一拉、在后头推一推……”
校门口一阵喧闹,合唱比赛结束了,学生们纷纷跑出来。
王月娥暂停她的经验传授,和吕秀英一起走到校门口接孩子。
“妈妈!我们班合唱比赛得了第一名!”
林笑朝着吕秀英扑过来。
“嗯,是吗,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