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穿越到清朝的种田文 > 第67章 养殖(第2页)

第67章 养殖(第2页)

吴管家眼睛一亮,喜道:“等过几天回杭州,我好好打听打听!”

  一时回到马陵湾,引章用手搭在额前放眼望去,正宅前边左边的地都种上了各类菜蔬、红薯苗和南瓜冬瓜等瓜类,右边种了好几畦玉米和黄豆、土豆、芋头等,绿冉冉,十分惹眼。只有那买的二百多亩置的地一片空白,翻整得匀匀称称,等着她回来育种栽植棉花呢!

  鱼儿、结巴等早已等候在家,见了面顾不得寒暄,一起将鱼苗鸡苗护送到竹山那边去。

  到了鱼塘边上,大家将木桶一个一个从车上抬了下来,听从鱼儿的吩咐,将木桶一个一个慢慢的放到鱼塘东北角一个十三四平方左右的小池子里,池水漫过木桶两寸有余,池子与大鱼塘有出水口连接,此时是堵上的。这是鱼儿水乡渔家女的经验,鱼苗太嫩,经过运输的鱼儿如果贸然倒入鱼塘中,水温相差过高,立刻就会肚皮翻白死翘翘,所以必须要有一段过渡。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引章好一阵子,若是在现代,有温度计,有微调池,根本无需担心,可这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年代。好在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依着鱼儿的法子,这样连桶带水一起放入小池中,与微调池的作用也差不多。等鱼儿们渐渐适应了,自然会从桶中游出来,到时候,将小池与鱼塘之间的出水口打开便万事大吉了!

  鱼儿在鱼塘边指挥着,引章已经命人抬着鸡苗往鸡棚里去了。

  说是棚,其实是一座建在水面上青砖墙灰瓦顶的大屋,前后都有窗,里边光线十分明亮,只是地面比较特别,全是一条一条两指宽的木条钉成,钉一条留一条缝。此时,屋里左右靠墙各用两尺来高的竹编栅栏围了一片七八平方的地方,里面铺着软绵细密的芦苇席子。引章指派冯嫂、张嫂等小心翼翼将小鸡们分放入两边圈里,顿时满耳皆是小鸡们嫩嫩的鸣叫。小鸡还太小,必须要在屋里养上一段时间,然后再慢慢扩大它们的活动范围,最后才能放养到竹林中。

  看着小鸡们渐渐平静了下来,出愉悦的叫声开始进食,大家都感到很欣慰,也很热闹,含笑站在一旁看着,恋恋不舍。

  现阶段,正是小鸡们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引章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亲自照料,想了想,便向众人笑道:“好了,今后由冯嫂和小喜随我一起喂养这些鸡,她俩留下,你们都出去做事吧!”

  待其他人走之后,引章才开始交代一些细节,比如芦苇席子要两日一换;中午天气好时记得开窗通通风但又不能太久;进入鸡棚时要轻手轻脚,不要惊吓着鸡群;喂食喂水要有规律不要随意,要在固定的地点喂食,不要弄得到处都是,尤其要保持水的洁净;水也有讲究,要用烧开晾凉后的凉白开,不能就近用鱼塘的水等等。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引章接着又说了许多识别病鸡的窍门,比如每次喂食要注意观察,现有萎靡不振的、搭头蔫脑的,有叫声嘶哑含糊不明亮的,有拉稀的等等都要立刻一一挑选出来,以防感染。冯嫂和小喜听得直咋舌,说以前家里养鸡从没有这样多规矩讲究的。引章听了便笑问以前可有养这么多?二人都摇头说没有。

  引章便正色道:“这就是了!一千多只,可不得小心翼翼,要是万一一只有病,一传十,十传百,那还了得?”

  两人见引章一本正经,也不由得心上一紧,小喜想了想,道:“小姐说的还真是呢!以前家里养鸡有时候死一只就跟着死一大串,倒是常有的事!”

  孺子可教也!引章嗯了一声,投过去赞许一瞥。

  “哎呀!那,那,小姐,这要是万一看不出来呢?那不就糟了!”

冯嫂年纪大了,眼睛有些不太好使,不免担心。

  “放心吧!我每天都会跟你们一起过来,仔仔细细的看,有什么异常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引章忙道。

  “哦!”

两人明显放下了心。

  看来,又把她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了!引章暗自摇摇头,又道:“不过,我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忙,将来这养鸡场还得靠你们料理。目前呢,你们还不熟悉,我带带你们,将来我忙着了,还得靠你们呢!你们看看,有什么难处吗?”

  两人相视一眼,均不言语。

  引章便笑道:“先试试两天吧,若是实在做不来跟我说,我再换人!”

  “是,小姐!”

两人忙道。

  第二天,冯嫂便陪笑说眼神不好,生怕做不来,宁愿做饭做家务,引章也没为难她,便让她去了,却也没再添人,只让小喜的弟弟小田时常过来帮一把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