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全文阅读 > 第2頁(第1页)

第2頁(第1页)

嫁個農戶為妻,雖服兵役有回不來的風險,但也比賣身為奴為仆要強,何況原身也確實沒有去處,適逢一路對她頗多照顧的族嬸病重虛弱,原身一咬牙,自己找到了還在問價的李氏,也不賣身,半袋口糧把自己換給了沈家為媳。

那口糧原身都給了族叔族嬸,自己就那麼跟著李氏回了十里村。

李氏比起桑蘿可要積極得多,雖說這人不是買的,也沒有身契捏在自己手上,可花錢少啊,就半袋糧食,多的一文沒花。

她回村就讓男人去找了里正,把原身的戶藉轉進了沈家,把原身和沈烈的婚書也極快的辦了下來。

原身也是那時候才知道,她那所謂的丈夫去服兵役已經兩年又三月未歸,聽聞已經死於一場戰事中了。

也就是說,原身嫁,已成寡婦。

原身雖惶恐疑惑,卻也沒有別的選擇,總比繼續流亡乞討或是將來不知道被賣作奴僕還是更差的境地要好,總歸是有個「家」。

而為何沈烈已死,李氏還要給他娶個妻子,原身心中這份疑惑在住進沈家半個月後也解開了。

沈家分家,她這個沈家長房長媳和沈烈的兩個年僅九歲的雙胞胎弟妹一起被分了出來。

原身到那時才明白三嬸李氏半袋糧食換了她回來的作用。

正大光明甩包袱。

大乾朝連年征戰,又逢近十來年水患旱災各種天災人禍輪番的來,百姓日子頗不好過。沈家是九年前逃荒到這裡落戶的,一大家子逃出來,半數多都死在了逃荒路上,或是因為保護家小,或是受不住病餓。

沈家三房人口,逃荒這一路下來,大房只余當時年僅九歲的沈烈和沈烈母親張氏在逃荒路上生下的一對雙胞胎,張氏生下孩子後沒幾天也去了;二房一個人也沒能倖存下來;三房兩口子當年婚,沒有孩子,有口糧和水都是緊著自己,倒是夫妻兩人都活了下來。

長房的三個孩子那之後就跟著三叔三嬸過活。

初時還好,後邊在十里村落了戶,李氏三年抱倆,七年生了四個,三兒一女。自己有了孩子,自然是緊著自己的兒女來,從三房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長房的三個孩子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

好在沈烈當時年紀雖小,也有些本事,照拂得了自己弟弟妹妹,大概是父母的身量都高,沈烈隨著年歲漸長,因肖父親,身量也較之同齡人高得多,十二三歲就當得起家裡的壯勞力用了。沈三叔和李氏就圖這一點,也捏著鼻子繼續把那兩個小的侄兒侄女養了下來。

波折出在兩年前朝廷徵兵,沈家最符合條件的其實是沈三叔這個當家人,但沈三叔敢上戰場嗎?打死他也不敢!

幾乎都沒太掙扎,沈三就把主意打在了已經十六歲的侄兒沈烈身上。他瞞著沈烈,去里正那裡打點了一番,報上去的名字就成了沈烈的。

誰叫長房和三房沒分家呢,沈三叔這個戶主當然做得了家裡的主。

沈烈從山裡回來,情況還沒弄清楚,就被徵兵的衙役強行帶走了。

沈烈一走,雙胞胎的日子就難過了,初時還好,到底顧忌沈烈,也是覺得虧心。但數月前鄰村有去服兵役的回來了幾人,帶回的消息是前線大敗,前鋒的兵士十不存三,而沈烈所在的那一營據聞是全軍覆沒了。

沈烈一死,李氏哪還願意繼續養著雙胞胎,而且朝廷連撫恤的銀錢都沒有一文,李氏就更加氣惱了。剛開始還擔心消息不准,這一等再等,能回來的都回來了,只沈烈音訊全無,李氏膽子就大了,心思也歪了。

沈家在這邊紮根也才九年,雖開荒了幾畝田地,但也有限,如今種的大半田地還是佃的,去除要交的租子和各項稅賦,日子本就不好過。

李氏自己的兒女都四個,一家子六張嘴,就靠沈三一個人養活呢,想要吃飽都困難,加上大房兩個小的,那就是八張嘴。

多兩張嘴她的兒女得少吃多少?

李氏雖動了心思,但沈烈當年被征走時才十六歲,十六歲的侄兒被自己親叔叔推出去幫著服了兵役,現在人死在戰場上了……

他們倆口子再想把長房那兩個小的給撇開也不敢真就那麼干,不說會被村里人戳脊梁骨,就是沈三自己也怕以後泉下不敢見兄長。

這兩小的是撇不出去了,撇出去人就得餓死。

養著不大樂意,想撇開卻一時沒有撇開的法子,只能見天的把這事放在心裡琢磨。直到原身那一群流民出現在鄉里,才讓李氏看到了契機,就有了半袋糧給沈烈換了個媳婦這一樁。

李氏都覺得自己機智得不行,沒了長兄,那弄個長嫂回來啊,長嫂如母那是白說的嗎?

只有兩個小的不能分出去,給娶回來一個大的,再分出去,那不就成了?

沖回家把這主意跟沈三一說,夫妻兩個一拍即合!利利索索就把事情給辦了下來,然後留長房這個媳婦在家裡住了半個月,分家就提上了日程。

分給長房的東西也簡單,當年他們剛來十里村落戶的時候在山裡搭的一間茅草房,幾張自家打的條凳、幾塊床板子、一床被褥、幾身舊衣、一袋糧食、一個瓦罐、三副碗筷、幾樣農具和一點鹽巴。

最值錢的當數草房子所在的那一片沒開荒的山地。

沈三覺得自己挺厚道了,山地不是地嗎?他自己現在種的地有一半都還是跟大戶佃的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