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下臣截获的情报,吴王礼贤下士,爱护子民,深得臣民爱戴,绝非宵小鄙陋之人。再者——”
子西字斟句酌道:“从前他任上将军,楚吴两国交战,皆是吴胜楚败。”
“这——”
昭王顿时十分尴尬,为了缓解气氛,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本王对吴国了解不多,多亏兄长指教。”
“下臣所来并非是炫耀所长,而是为劝解大王,莫要迎回两位吴国公子,以免惹怒吴国,招致报复。”
铺垫已经够久,子西决定单刀直入主题。
“兄长所言极是,吴王有才干,善谋能战,是个不可小觑的对手。可是,从前我国战败乃是因为太过轻敌。如今却不同,有了两位吴国公子助阵,本王相信,我国的胜算一定大过从前。吴国若要报复,何惧之有?”
昭王信心满满。
“下臣所指,并非某次战役的输赢,而是不该故意激怒吴国,引来纷争。”
子西解释道:“吴国是周王室的后裔,先祖去往南蛮海域,与世隔绝多年,终于展壮大。自崛起至今七十余年,与我国的摩擦也持续了七十多年,吴国的实力有目共睹。”
“如今这位吴王与其祖寿梦一样,野心勃勃,精明强干。不知天意是否要助吴国称霸,又或是使其暴虐灭国令邻国受益。既然如此,何不等老天明示出了结果,我国再做抉择?”
“如果天意是要福佑吴国为害邻国,我们什么也不做岂非坐以待毙?”
昭王急急说道。
“结果如何,留待时间,知道结果后我国再采取应对不迟。”
子西语重心长道:“大王初登大位,想与吴国急雄,来日方长,何必急在一时?”
“依兄长之言,何事才是本王的当务之急?”
昭王深深看向子西问道。
“安顿百姓,收拾人心,招揽人才,强大楚国。至于其他,静观事态展,应时而动便是。”
子西缓缓说道。
“可是,眼看两位公子就要抵达,筑城已近峻工,如何是好?”
昭王皱眉道。
“迎回两位公子,好生招待几日,寻个理由把他们打就是。至于他们去往何处,天下之大,自有他们该有的地方。”
子西淡淡说道。
“如此岂不失信于人?”
昭王想了想,摇摇头。
“事先并未有过任何许诺,怎能算得上失信?”
子西说道。
“徐、钟吾两国怎么办?”
昭王又问:“我国把责任推卸了,吴国的怒火定会转移到两国身上,我国岂能袖手旁观?”
“如果大王顾忌两国的安危,有个两全之策。”
子西建议道:“请两国国君到楚国作客,将两位公子交给他们,命他们将二人交还吴国。”
“这。。。。。。岂不是陷本王于不义?先是失信,既而是出卖两位公子。”
昭王连连摆手。
“如果大王非要留下两位公子,吴国迟早知道两国曾经收留过他二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恐怕两国同样难免遭遇报复。”
子西说道:“跟失信于两位公子相比,让盟国陷入险境岂不同样令人寒心?”
“可是——”
楚昭王仍是犹豫不决。
“两国之所以不理会吴国的请求,执意要将二人送至我国,乃是得到大王的肯,借的是楚国的势。如果大王收留吴国公子,吴王报复,两国就是当其冲的受害者。请大王一定要为盟友的安危想一想啊。”
子西苦口婆心不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