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敢!”
二人惶恐但又很感动!
“两位不必推辞,朕不是顽固守礼之人,天寒地冻,且坐下烤烤火,喝杯热茶!”
二人见天子盛情真切,不似传闻中喜怒无常,便坐下,落了小半边屁股,紧张的喝了杯热茶,心里暖和许多,心情也放松下来。
“宋应星你的《天工开物》,朕特意安排人找来初稿,确实是造化万民之书啊,等你写完,朕安排大量印刷,让天下人一起学习!”
“学生惶恐,不敢当天子之赞!”
宋应星确实惶恐,他写的书是自己的专长爱好,但在那些儒家正统眼里,是不入流的。现在陛下要给他推广,这是等同于为他扬名啊。
“朕知道你宋应星对农事研究很深,现在天下百姓食不果腹,陕西等地更是天灾不断,已是饿殍遍野,白骨累累,易子而食,惨不忍睹。朕每想到这些,痛不欲生,幸得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宋先生可助朕否?”
“敢不效死,任评凭陛下吩咐!”
宋应星和陈振龙二人都被崇祯感动的无以言表,天子爱民如子,大明当兴。
崇祯扶起宋应星,又对陈振龙继续说道:“欲活我大明无数百姓,必须要有粮食,粮食才是重中之重。陈先生,朕听闻你旅居吕宋得一良种,亩产胜我中国之多。”
“回陛下,学生当年自知科举无望,便弃笔从商,跟随族人出海,在吕宋岛得一物叫红薯,这红薯亩产极高,可达五千余斤,且都不挑地,又耐寒耐旱,学生已在家中试种千亩!”
陈振龙很吃惊陛下从何得知的,但也是知无不言。
“学生也有所了解,这红薯生熟皆可食用,味甘,极其饱腹,其秧苗可饲牛马,亦可为种!”
宋应星和陈振龙一路而来,也有所了解。
“此乃天公开恩啊,怜惜我大明子民,有此物可活民无数!陈先生,可否将此物献于朕、献于大明、献于天下百姓!”
“学生愿意,为君父分忧!为大明分忧!”
陈振龙被崇祯说的热血沸腾,自己从吕宋弄点红薯回来就成心系天下百姓的伟人了。
“宋应星听旨,朕封你为户部屯田清吏司郎中,为朕大肆种植红薯,朕把顺天府三千倾皇庄,应天府两千倾皇庄,以及其余散地四千余倾(抄家和五彪、魏忠贤等上缴所得)全部交给你!”
“陈振龙听旨,朕封你为户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协助宋爱卿种植红薯,另外陈振龙献红薯有功赏千金,封陈母为六品诰命夫人!”
“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应星、陈振龙俯谢恩,泣不成声。
他们一个举人、一个秀才直接成了正四品、正五品官员,已是天恩。他们是实干派,科举本就不在行,今生基本科举无望了,没想到来了一次北京,得陛下知遇。
崇祯扶起他们二人,然后又细谈了许多,直到天黑掌灯才被王承恩送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