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搜读>知了知不知 > 第3章 热爱祖国6分家(第1页)

第3章 热爱祖国6分家(第1页)

6。分家

生活总会捉弄我们,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就像歌德写的《少年怀特之烦恼》,烦恼无处不在,烦恼无时不来,人总要排遣内心的烦恼。生活也总会捉弄劭群,让他一刻也不能停息,就像大河奔腾,东流到海,一刻也不能停息。一段的平静之后,必然是狭谷险滩,峰回路转,飞流急湍。伟人的气度和气魄,才有了后来的“高峡出平湖”

,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人间的知音,胸中的风云耦合在万里江山。

高中的学习刚刚起步,家里的生活难以为继。高一上学期,劭群迎来了他的第二次分家,这一次比较正式。村里的干部,宗族的长者,家门上关系不错的,大家围坐在炕上,大哥国群和二哥永群也都在,大哥在初中时就分出去了,这一次为了劭群也被叫来了,因为这是他们家理论上的最后一次分家,现实生活也应该是最后一次分家,因为劭群是老三,是老小。

分家时很多细节都记不得了,大概就是父亲母亲把家里的情况简要而总体的说了一下,这是官方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家里边还拉了多少饥荒,也就是欠了多少外债,目前家里边还有什么。

既然请了管事的来主持公道,那么就得把这些情况要告诉人家,人家也好从中拿主意,有理有据,让大家感觉到一碗水端平。管事的总会给大哥国群和永群施加压力,这是农村的通用做法,父母年岁大了,劳动能力就意味着收入,劭群年龄小又上学,是明显弱的一方。所以生活面临的压力只能传导给国群和永群,农村一辈辈过来的,大家见识的,经历的,心里都有杆秤,都有个盘算。

管事的先提到了劭群年龄还小还上学,家里没有房子。劭群就站在外间的门口,参加会议但不表态,也不知道说什么,就是站在那里听,也容不得他说什么,听安排就行了。有一个村干部说到:劭群上学,三年高中老王和老穆管,也就是劭群的父母。如果考上大学,国群和永群一人出两千块钱,那个时候上大学一年将近一千块钱,四年四千块钱,如果考不上大学,这个钱是用来给劭群盖房子。

然后村干部又加了一句:国群,永群,嫩爹嫩妈岁数都大了,就别再指着他们老俩了,你们没意见吧?国群笑了笑:我的房子也得自己盖,我没意见。永群不带表情地说:没意见。宗族的长者,家门上的人,大家七嘴八舌的就说了一会,大概是,人家兄弟两个行,人家主动的承担饥荒,没有说不管老嫚,老嫚要是出息了考上大学,国群永群没准也能沾上光哩。然后又是互相递烟卷,劭群父亲就陪着他们说笑。母亲却是一脸忧愁相,不说话。劭群心里想:上大学有学费了,太好了,我才不回家盖房子。

聊天中宗族的一个长者,又提起来:老三结婚,兄弟两个也得出钱呢,这是大事,没钱可娶不上媳妇。这个时候就有人看着劭群逗他:三嫚过几年快娶媳妇了,你们哥两个不出钱,他就得打光棍子。说的劭群不好意思,低头看往别处,大家哈哈笑起来。接着就明确了,老三结婚,弟兄两个一人出一千五。这一次没有征求意见,也没有人反对。

家里边现在住的新房分给二哥永群,劭群跟父母搬出去借房住。家里的地排车,还有一头没有角的老黄牛分给了劭群。一头牛拉着一辆车,车上装着几袋子粮食,个人的衣服和锅碗瓢盆,从二哥家搬出来了。后来母亲告诉劭群,搬出来那天劭群还坐在车上唱着小曲,还挺开心。劭群记不得了,不过分家后,自己成了单独的一家,会有突然长大的感觉,平添了几分豪气。

新借的房子在村的东南,一家三口人,一个方向种地,一个方向上学,生活压力和学习所需带来的紧迫越来越凸显,这真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日子,有点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感觉,丝毫不夸张,一件衣服穿一年,一年只吃粮食不吃菜。

这个新借的房子,劭群只记住了房前的压井和水泥池子,水泥池子东西向的,压井也就是农村的水井,家家户户都有,家家户户都用。压水的时候需要先打一瓢水,倒进压井里,快按压几下水就出来了。到底什么原理,大家没有多少人知道,也不去深究,太费脑筋,没有意义。上学的都知道,其实就是利用了大气压。

劭群去地里给棉花打农药,有时候借大哥家的机动喷雾器,度快,主要是帅气,嗡嗡响的声音就是一种档次。今年热播的影视剧《狂飙》里徐江的台词就讲过: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所以,很多人对档次,还是比较看重的。

劭群是背着手动的喷雾器打药,倒不是因为徐江这句话,当时也没有徐江,即便有也没人管,谁家条件好谁就去买,谁家有了谁家就用。

打的药叫做种衣剂,血红色的,看上去就吓人。劭群认为这种颜色跟小说中的清朝人用的血滴子一样,他没有见过血滴子,就是一种猜测,但是心里也怕,怕血滴子,怕种衣剂。经年累月,虫子的生存,也实属不易,经历一批批的农药,面对一次次的筛选,不断接受着自然和人工选择的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虫子成长了,抗药能力很强,一般农药对他们不起作用,生存力指数那绝对是杠杠硬,因为所以造句,劭群打药的农活就会相应繁重。打药就怕迎面吹,会吹进自己的口鼻,那是很危险的。但是你能改变自己的方向,却改变不了风向。人人都讲,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打药的灾难从天而降,不期而遇。劭群感觉自己中毒了,那种感觉头晕脑胀,恶心呕吐,浑身没有力气,站不住。他背着喷雾器赶紧往地头跑,就像他教母亲说的一样,碰见麻烦往地头跑,因为别人会看到。到了地头他已经站不住了,卸下喷雾器,半蹲着蜷缩着身体,浑身难受。这时候母亲还在地里嚷他,以为他不干活了。现不对劲,母亲就跑过来了,这个时候劭群脸色煞白,浑身哆嗦,两眼无光。母亲就说赶紧去大平塘里洗一洗,劭群回答着:妈,我难受,我想回家。

然后母亲就招呼了一个车,赶紧送回家。就在那个新借的房子,把劭群放到水池里,剥的一丝不挂,劭群非常难为情,但是已经没有拒绝反抗的力气了。只能任由乡亲和母亲,一桶一桶水往身上浇。后来还是去了李家铺子连良诊所,紧急治疗,打针输液,几天就缓过来了。缓过来的当天,劭群还对父亲说:爹,一会我想吃个烧鸡,还想吃西瓜。当时父亲没怎么说话,或许是没钱买,也可能是觉得劭群在这种场合下说不合时宜,有点丢人现眼,毕竟都高中生了。人生病了,就会想家,需要亲人的爱,什么都替代不了。

生活上失去的信心和乐趣,只能从学习中挖掘,劭群的学习更拼命了,可以说已经忘却自我,忘乎所以,为了学习一无所惜,除了学习一无所求,比起宇宙中的神话传说衡水中学,有过之而无不及。神话传说,被世人戏谑称为高考机器,劭群反而感觉当年的自己是高考人,机器没有思想,被动的,人有思想,主动的。

艰苦的环境意味着窘迫,窘迫是尴尬的加工厂,所以尴尬的产品总是不断。因为常年不换衣服,时间久了,身上总有一种难闻的味道,就像班里的一个同学经常不洗头,头上难闻的很,怪怪的,好像闻一口,能让人窒息。劭群经常洗头,因为他经常去胶莱河里玩水,所以他的身上倒没有什么味道。但是正如孩童,身子香香的,但换下的尿布总是难闻的。

劭群的衣服常年不换,也是难为他那个朱姓的同桌了。每当劭群上课起立的时候,他的同桌总向外探着身子,唯恐避之不及,让他想到了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

后来那个朱姓同学起立的时候,开始捂嘴巴,劭群又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这句诗。

无论如何,劭群都不为所动,唯内心不安,有些惶恐,给别人带来麻烦。但是又能有什么办法,生活给予了他这一切,他拒绝不了,反抗不了,只能接受,还要适应。生活为刀俎,劭群为鱼肉,既然不能反抗,就在接受中适应,并慢慢学会享受吧,去享受学习成绩带来的快乐。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劭群学习越来越好,好像有点南辕北辙,车越向南,车辙越向北,压力越大,学习越好,常常考第一了。同桌的朱姓同学也是这样,他的生存环境越是恶劣,他反而越不换桌,他有这个条件,因为他是班长。

上课下课都是他喊起立坐下,起立的时候是劭群最尴尬的时候,不太好意思,又没有办法,坐下的时候劭群如释重负,赶紧坐下,有种夹起尾巴重新做人的感觉。

或许朱姓的这个同桌,因为劭群的学习成绩,他才选择了坚守,所谓近朱者赤。也可能是一种对抗,他要在对抗中越劭群,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结果是劭群始终是班里的第一名,这个朱姓同学从入学时的班级第一名慢慢的十名开外了,有点像伤仲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所谓近墨者未必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